素质教育下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单来说,素质教育下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研究的具体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来通过进行相关问题的引导,来对教学内容所进行的探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在传授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基础上,揭示知识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本文就针对素质教育下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研究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知识 基本观念建构 燃料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51-02
  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所说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其实指的就是在教学改革当中的“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其注重所学知识的持久性影响和迁移性价值,强调培养学生深层理解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基本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以不同具体基础知识为载体,提炼出核心概念并用基本观念去理解,最后再用基本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在反复的思维探究过程中才能形成稳定完善的基本观念,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围绕化学基本问题构建基本观念,设计教学引导性问题
  1.揭示物质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
  以初中课程中的“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为例。在进行本课题的相关讲解之前,我们的学生已经对燃烧的条件和定义以及特征等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知道燃烧可以获取能量,所以联系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思考物质变化的特征从而提出疑问,那么是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呢?再通过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结论,步步为营地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转化。当今社会,人类所需的大部分能量由化学反应产生,所以燃料作为重要能源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
  2.从化学基本问题角度分析和认识
  做为燃料中的主体部分,化石燃料的组成、性质及相关的变化规律等成为了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化石燃料是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有限资源,在自然界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从元素组成上来看主要含有碳元素,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热量,同时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燒时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在本课题前学生学习过碳及其化合物,知道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可以训练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从元素角度去看燃料的组成、性质、分类等问题。教学中还通过甲烷燃烧产物的检验试验让学生体验学科元素观及变化观的应用。
  3.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
  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为了延长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自然有必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始思考討论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问题中提升燃烧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以播放石油蒸馏和煤的干馏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充分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体会化学的社会价值观,启发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二、以观念建构为目的的问题设计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中要关注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观念的建构。通过问题的设计将观念生成的过程情境化、活动化、外显化、可操作化。以问题为主线将整节课串联,将观念外显为理解,最终将理解、事实等提炼为观念。在具体课堂操作中可以设置具有驱动型的问题,将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引入课堂情境,通过一系列有深度不断的追问使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究、分析、概括、总结、反思、建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够深刻认识化学学科的本真,不断强化和提升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
  1.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
  应综合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观念水平并加强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及观念之间的联系,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高中课程“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中,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思考如何粗略配制 100 mL 含 NaCl 0.02 mol 的溶液?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发散性问题,激起学生对溶液配制的原有知识回忆,并引导学生对烧杯以及量筒配制溶液利弊的分析,加深对粗略配制的认识,为后面准确配制埋下伏笔。再如:结合烧杯与量筒各自的优点,为解决精度和容量的矛盾,应对仪器如何改造即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分析了烧杯和量筒各自的优缺点后,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新仪器的形状已有了模糊轮廓,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画出了容量瓶的雏形,教师此时再呈现容量瓶自然水到渠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驱使学生主动认识容量瓶的构造及特点。
  2.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化学基本观念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物质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一方面是来自生活生产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出的驱动性问题亦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分液萃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设置这样的驱动性问题组:问题1:白酒中掺水你能发现吗?问题 2:色拉油中掺水你能发现吗?问题 3:在家里你如何将水和油分离?问题 4:你仔细观察过番茄汤吗?上层漂浮的油呈现的红色为什么比水中的红色深呢?通过现场演示向番茄汤中加油振荡的实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驱使学生持续不断地分析。具有层次梯度和深度的问题组则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学以致用解释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训练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联系的化学学科独特思维方式,更深刻地认识了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特征,对于提升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是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引领下, 创设与真实的生活、生产素材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反思、概括、提升,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特征和本质规律的认识。为促进“观念建构”教学的有效实施,在教学活动中可采取“以化学基本观念”统领具体知识教学,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深入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和反思"等教学策略,从而确保化学知识教学始终朝着增进学生理解力的方向推进,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并不断地通过化学与社会的发展相互联系的化学知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淑清.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李爱华.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毕华林,辛本春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D].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
  [4]毕晓琳.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刘耀东. 基础燃料(PRF)及汽油表征燃料(TRF)化学反应动力学骨架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6]何平. 浅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 文理导航(上旬),2010,04:44.
其他文献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分配制度的强烈关注和分配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导致了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基石之一的“按需分配”理论产生了误解甚至质疑。本文通过对“按需分配”理论之“需”的辨析,以期为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增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最终社会理想目标的实现的信心,提供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 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
期刊
【摘要】实习实训课教学是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环节。文章简单对高校机械类专业实习实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校机械实习实训课教学有效开展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机械 实习实训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17-02  近年来,在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机械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
期刊
【摘要】随着各级政府关于BIM技术推广政策的下达,BIM技术已在我国土木 行业掀起巨大的浪潮。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走校地合作之路是加快BIM技术在本校发展的重要方法。在本文中,根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所有的区域特色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合作对象,并通过总结双方之间的需求,得到了较为实际的合作方式。此外,文中还给出了校地合作的发展规划及实现途径,明确了目标也找到了具体落实的步骤。  【关键词】BIM 校地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运用信息技术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素材,蓄积写作灵感;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高评改效率等阐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2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教
期刊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转型是新形势下国家对现今高等教育体系做出的改革策略,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后时代的发展必然结果。本文以丽水学院光源与照明专业为例阐述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应用专业转型期在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普遍困难,并依据应用型转型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提出转型期应用专业解决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现有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教育改革
期刊
【摘要】移动学习是近年来在线教育的研究热点,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已经开展了众多的实践与研究,但大多集中在理论探索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形式探索研究,针对移动学习的评价,尤其是从质量保证手段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开展,本文将从保证手段入手研究。  【关键词】移动学习 学习质量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35-01  一、引言  目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是院校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的一点。任务型教学的主要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通过让学生们亲身实践来达成学习目的。本文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现在的教育方式为对比,以德宏职业学院为例,谈一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上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期刊
【摘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更加凸显学生的个人素质与知识融通能力,实践技能与知识结合,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把握熱点,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区域地理。本文将主要探讨学生的区域地理學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区域
期刊
【摘要】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作用。经过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系的不断探索,加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度建设、规范了实验室日常管理;建立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示范中心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开放制度;建立了安全领导小组以及安全责任制,加强了实验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摘要】传统的讲述法是指教师用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它是最通用、最简便,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最经济的教学法。其方式是由教师讲述、学生静听。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向学生讲述故事,讲解教材,使学生明白道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