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科学、立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手段,打开学生阅读的兴趣之门,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读书,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 阅读 积极性 兴趣培养
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纯地读书会使学生心不在焉或者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需要,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地读书,同时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 看一看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配以合适的音乐,美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形象的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与欲望。如我在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播放了令人想起美好月夜的音乐,再配上生动美妙的画面,然后充满无限遐想地进行范读。此刻,学生被深深感染了,他们急切地去感受语言的美与趣、儿歌的韵律美、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二 读一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教学中,我常根据教学采用自由朗读、分组读、领读、男女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三 唱一唱
执教《鲜花和星星》这一课。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读、想、说结合起来,为开启其想象之门,触动他们的思绪,我让《闪烁的小星》这首人人会唱的儿歌走进了课堂。在“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歌声中,小朋友们有的手托下巴尽心倾听,有的摇头晃脑随音乐轻声哼唱起来,有的听得脸露微笑,竟然做出了各种相应的动作。那歌声仿佛把学生们都带到了满天星斗的夜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遐想之中。乐曲结束了,学生们缓缓地睁开眼睛,争先恐后地告诉我……
四 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在儿童中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我反复示范,不断启发,孩子们怎么也读不好狡猾的狐狸千方百计地讨好乌鸦的那种语气。于是我让学生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合作演一演……在这种毫无拘束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感到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五 画一画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小池塘》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画太阳、画清清的小河、画芦苇、画白云。《大海睡了》是一年级课本中一首很美的儿歌。当说到“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大海妈妈的孩子不只有明月和星星,还有小渔船和大轮船、飞来飞去的海鸥、各种各样的鱼,还有神秘的美人鱼……”我就鼓励学生为课文重画一幅插图,学生兴致勃勃,大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对教材进行创新。
六 说一说
同样是看图说话写话,看的是教师提供的统一画面,还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各不相同的充满个性的画面,学生的情绪会大不一样。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美术作业本选一幅画,写一个或几个句子,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在春、夏、秋、冬中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画一幅你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画,再写一两句话。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作业。“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小朋友在绿绿的草地上放风筝。风筝和燕子说着悄悄话。”“春天,青蛙在暖暖的小河里产子。小蝌蚪宝宝快要出生了。”“夏天,池塘里有粉红的荷花,碧绿的大荷叶,真美呀!”“秋天,树叶像黄蝴蝶一样从树上落下来。大树妈妈要过冬了。”“冬天,我们在家门口堆了个大雪人。”一幅幅并不精致的图画,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句子,都是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
七 写一写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阅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乌鸦第二次碰到狐狸,它会怎样?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令人欣喜。
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阅读教学所担负的责任又是如此重大。相信只要教师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立足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自主阅读的行列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 阅读 积极性 兴趣培养
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纯地读书会使学生心不在焉或者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需要,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地读书,同时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 看一看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配以合适的音乐,美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形象的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与欲望。如我在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播放了令人想起美好月夜的音乐,再配上生动美妙的画面,然后充满无限遐想地进行范读。此刻,学生被深深感染了,他们急切地去感受语言的美与趣、儿歌的韵律美、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二 读一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教学中,我常根据教学采用自由朗读、分组读、领读、男女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三 唱一唱
执教《鲜花和星星》这一课。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读、想、说结合起来,为开启其想象之门,触动他们的思绪,我让《闪烁的小星》这首人人会唱的儿歌走进了课堂。在“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歌声中,小朋友们有的手托下巴尽心倾听,有的摇头晃脑随音乐轻声哼唱起来,有的听得脸露微笑,竟然做出了各种相应的动作。那歌声仿佛把学生们都带到了满天星斗的夜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遐想之中。乐曲结束了,学生们缓缓地睁开眼睛,争先恐后地告诉我……
四 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在儿童中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我反复示范,不断启发,孩子们怎么也读不好狡猾的狐狸千方百计地讨好乌鸦的那种语气。于是我让学生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合作演一演……在这种毫无拘束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感到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五 画一画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小池塘》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画太阳、画清清的小河、画芦苇、画白云。《大海睡了》是一年级课本中一首很美的儿歌。当说到“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大海妈妈的孩子不只有明月和星星,还有小渔船和大轮船、飞来飞去的海鸥、各种各样的鱼,还有神秘的美人鱼……”我就鼓励学生为课文重画一幅插图,学生兴致勃勃,大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对教材进行创新。
六 说一说
同样是看图说话写话,看的是教师提供的统一画面,还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各不相同的充满个性的画面,学生的情绪会大不一样。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美术作业本选一幅画,写一个或几个句子,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在春、夏、秋、冬中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画一幅你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画,再写一两句话。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作业。“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小朋友在绿绿的草地上放风筝。风筝和燕子说着悄悄话。”“春天,青蛙在暖暖的小河里产子。小蝌蚪宝宝快要出生了。”“夏天,池塘里有粉红的荷花,碧绿的大荷叶,真美呀!”“秋天,树叶像黄蝴蝶一样从树上落下来。大树妈妈要过冬了。”“冬天,我们在家门口堆了个大雪人。”一幅幅并不精致的图画,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句子,都是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
七 写一写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阅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乌鸦第二次碰到狐狸,它会怎样?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令人欣喜。
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阅读教学所担负的责任又是如此重大。相信只要教师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立足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自主阅读的行列中,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