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高职院校创新管理路径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创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素质进行提升是知识经济时代必要的要求与趋势。高职院校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上的创新,可主要从创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过程、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着手,这对创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创新管理
  高职教育在十多年发展背景之下已经逐步迈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型的经济形态,主要在高新科技以及人类知识精华的基础上产生。在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高级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实质与目标,这也要求其必须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呈现人才培养方式,促使其实现与社会发展的适应。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1.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下科技进步以及科技创新成为增强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之下国力处于大幅度提升的状态,这离不开我们对西方国家对先进知识的支撑。日本在重视科技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但欧美国家重视知识创新则取得较为迅速的发展效果,这不仅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做出提示,同时也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全新的要求。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将知识创新作为基础,并实现对信息技术支撑作用的最大限度利用。
  2.提高创新人才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提出的明确要求,知识经济利用全新的观念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造成一定的冲击,也就是说必须是在培养持续创新能力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在一个社会中,高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它既是知识的保管者又是知识的创造者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所明确指出的观点,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说明。
  培养具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是在经济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主要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一说法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只有在具备充分人力资本的基础之上才能促使知识经济时代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注意的是这对人才自身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要求人才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具有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人才。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合作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校对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竞争并不意味着没有合作,当代世界的科技创新往往不能依靠单个人来完成,通常需要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工作人员之间必须相互包容和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者既矛盾又统一。
  二、高职院校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1.创新管理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针对“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现实,高校管理观念必然要随之变化。管理观念创新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只有具有远见、有长远规划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理念,才能领导学校进行管理创新。这既是管理本身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21世纪知识经济为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得到了发展,谁失去了机遇谁就会落后,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要在科学论断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改进管理,要善于总结国内外高职教育先进的经验,使高等职业教育向成功的方向前行。
  2.创新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既是高校管理的立足点,也是高校管理的归宿。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高校科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引导高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很强的激励、导向作用,因此管理的目标创新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的目标创新主要体现为知识创新,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在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监控和督查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手段。
  3.创新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的创新,包括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的创新。管理学者法约尔将管理过程分为计划、组织、指挥、领导与控制,现代管理学者又把创新理论加入到管理过程中。管理过程是为实现管理目标,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客观程序。管理创新,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科学的管理制度,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他们体现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求高等学校管理方式必须进行创新,首先高职教育管理要立足长远,要以战略管理为主,具体管理为辅,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高职院校的管理不能限于具体的烦琐的日常事务,必须在分析大教育背景和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性管理方向,顺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要在生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管理创新,要向管理创新要效益,要用管理创新谋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实现管理过程创新方面,高职院校不能单纯依靠制订制度和程序的方法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只会抑制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目标管理,减少监督和约束成分,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4.创新管理体制
  所谓体制是指组织系统内机构设置与管理权限的划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和挖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当前在不少高职院校试行二级管理体制,正是管理体制创新的一种途径。高职院校体制创新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对于有创新性的人才、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进行特殊津贴制度。这二类人才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与依靠。知识经济时代客观上要求高校管理者在实现科学管理过程中要以激励为主,约束和控制为辅。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揮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现代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要将健康的向上的人生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中,引导师生员工的行动和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必须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以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维系教职员工的凝聚力,自觉抵制来自各种渠道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结语:当前高校官本位思想严重,高校过度行政化现象普遍存在。只有让更多的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参与到管理队伍中,高校才能得到健康地发展,也只有进行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高校才能在新的时代发挥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裴宇晶.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4(23).
  [2]邵路才,陈建松,金玉忠.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路径[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3(9):236-23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时代的进步发展中,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而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物流仓库系统设计与应用也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少人所谈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是对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代码为基础,对于当前仓库管理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借助于物联网来进行解决,构建起相应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研究  1、引言  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物流属于重要的构成环节,其在国民经济
【事件回顾】  2016年4月12日,年仅22岁的大学生魏则西在家中去世。此前,他因罹患罕见的滑膜肉瘤,通过搜索引擎指引,找到一家医院接受了肿瘤免疫疗法,最终因病情恶化,肿瘤转移而不幸离世。一系列求医过程,因他在网络上的记录而为大众悉知,并随后引起舆论关注。  有关媒体和网友针对此事件中起“作用”的搜索引擎,以及涉及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质疑,国家有关部门亦高度重视。那么,肿瘤免疫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面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园林景观施工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生活因素的影响,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会对其中涉及到的景观和基础设施等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建设,部分工程团队还会将很多节能环保的技术应用其中,从而为园林施工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提升园林景观整体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本篇文章就园林施工中细节处理的景观效果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
摘 要:近年来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不免也会担心其质量问题,在建筑设施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也破坏了美感,影响人们的心情,使得居住或者工作的环境质量大大下降。不仅如此,裂缝的出现也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对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实施能够预防和减少建筑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裂缝其技术措施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
摘 要:众所周知,园林工程所面临的施工对象是活的植物,所以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但相比起来,绿化施工属于短期工程,而后续的养护则是长期工程,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阶段园林绿化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总结了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施工当中的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  现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