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流理论的网络对抗效能评估模型及应用

来源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对抗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对抗效能量化评估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最大流理论分析了网络的最大流与最小割容量所具有的特性,提出了网络压制系数的概念,建立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对抗综合效能评估模型。
其他文献
磨损是影响高端装备精度保持性的关键因素,因磨损量难以测量,对磨损状况进行准确的预测较为困难。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基于灰色GM模型的磨损预测方法,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模型
BOM(BaseObjectModel)仿真标准的推出为可组构的仿真提供了前提,但是如何将基于BOM方法很好地应用于建模与仿真过程仍然需要仿真方法学的指导。通过引入命名状态和子状态概念,深
红粘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土,对其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力学响应,而从细观角度解释其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根据室内三轴试验获得的红粘土宏观力学性质指标,进行了基于PFC3D的颗粒
基于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集中开放和可管可控的优势,提出一种面向电力业务的IP与光传输网集中式统一控制架构以及业务协同控制机制,以实现电力IP网络与光传输网的高效协同。并在IP与光传输网统一控制架构下,基于OpenFlow协议提出IP层流表与光层流表汇聚映射算法,设计IP网络与光传输网的统一控制交互机制,提高电力IP网络与光传输网对业务的高效支撑能力。
针对临近空间高空平台功率受限、频谱资源紧张以及在非视距、低仰角环境下通信受多径衰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恒包络正交频分复用的临近空间通信抗衰落技术。在发射端,将两路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分别调制在两路恒包络信号的相位上,并通过移相将两路信号合并为一路;在接收端,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技术将两路信号分开并解调。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准恒包络正交频分复用具有与正交频分复用相同的频谱效率,通过合理选择调制指数,
VLC是利用白光LED固态光源在照明的同时实现通信的绿色通信技术,基于VLC的室内定位方法具有室内传统无线定位方法难以取代的优势。通过对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结合定位精度提升算法,将提供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保证照明功能的可见光定位解决方案,并从系统方案与信道模型、信号接收与处理技术、高精度定位算法、图像辅助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