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在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小学生学习、心理,更要关注其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作了相关分析。
  挑食、浪费严重是当今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对于学校而言,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的饮食习惯不够重视,以助于小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而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给小学生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危害到小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关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珍惜粮食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这种优良的传统没有值得传扬。而小学生作为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祖国的发展,从小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健康饮食习惯与小学生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当前,小学生存在普遍的挑食问题,不爱惜粮食,看到自己不喜爱的饭菜,喜欢把发财弄得滿地都是。小学生的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要及时纠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可以让小学生珍惜粮食,让学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促进其更好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举措
  (一)强化教育
  教育是培养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途径,强化小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要重视小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的好处,从而争取小学生的主动配合。同时,班主任要与食堂管理员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就餐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就诊小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小学生引以为戒。另外,学校要将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作为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而更好地规范班主任的行为,提高班主任的意识,促使班主任主动投入到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工作中去。
  (二)以制度来推进小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工作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就必须以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小学生的用餐行为。首先,学校要强化学校食堂的管理,明确学校食堂的职责,制定一系列有关文明用餐、食堂管理等制度和调零,为学生的文明就餐提出规范性的指导和方向。在文明用餐制度中,要明确相关用餐要求:饭前要洗手;餐具要消毒;就餐要排队,不要随意插队:就餐禁止喧闹;餐后及时清洗餐具等,以明确的规定来约束小学生的用餐行为。
  (三)加大健康饮食的宣传
  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是当代小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品质。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他们不知道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小,从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而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往往就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教师就应当加大健康饮食的宣传,借助校园广播,定期向学生科普健康饮食知识,让学生从中了解一定的尝试。同时,要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以及食堂的宣传栏,科普一些健康饮食知识,张贴一些健康饮食的海报、招聘,从而让学生指导一些健康饮食习惯。另外,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协助,让家长参与到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中来,向家长普及一些健康饮食知识,共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四)科学、有效的管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成立优秀的少先队员小组,由小学生负责学校食堂的就餐纪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另一方面,食堂要采取有效的评比手段,每月评比“文明就餐班级”、“文明就餐桌”等,对文明就餐班级以及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这些学生继续保持。同时,学校可以让那些文明就餐的学生登上学校领奖台,让其他同学看到能够被评上文明就餐人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从而激励其向那些文明就餐的学生看齐。另外,学校要对那些不文明就餐的学生给予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引导这些学生纠正不良的就餐习惯。
  三、结语
  综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品德,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小学生的健康有着重大作用,学校以及教职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教育,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强化就餐管理和宣传,从而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市临川区中医院)
其他文献
高校房产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实现高校房产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房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有利于实现房产的保值、增值,本文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简要探析其房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一、其他高校的房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自行研发信息管理平台  以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这些学校本身为综合性大学,房产体量大,情况复杂,加之学校发展迅速尤其基础建设迅
期刊
稳定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稳定。维稳、改革、发展成了电力企业的三大主题,维稳更是提高到了三者相提并论的程度。而维稳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是维护稳定,这其中的稳定包含着企业局势的稳定和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因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深化改革和企业持续发展中日益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开拓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是我们当前应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目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也对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随着改革的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改革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引领着高职院校的前进发展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以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革策略,希望对促进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
期刊
近年来,职业院校中贫困生人数逐年上升,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托对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贫困生心理的研究以及资助工作实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尝试思考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我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处提供的数据得知现学校学生已有5000余人。由于招生地域、专业设置等原因,有一部学生分来自西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学生家庭情况较为复杂,贫困生
期刊
本文先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联系高校的具体情况对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行政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最后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具体方案和建议,充分让行政管理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加油助力,对高校的工作人员和师生的工作能力,教学质量和综合素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简述校园文化与行政管理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作为活动场所,学生作为被发展对象,由校领导行政人员与教师为主
期刊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管理学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是一门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备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许多学院和大学的管理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做了归纳、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帮扶少数民族学生解决文化适应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积极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的政策,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作出系统归纳,并就辅导员如何准确、有效开展疏导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天津青年职业
期刊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企业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保持队伍稳定的依靠力量。工会组织要为建设和谐企业发挥作用,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应努力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切实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团结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工会组织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要充分发挥工会的
期刊
从2013年由教育部发起,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改为中央开放大学。几年之内,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陆续更改为省级开放大学,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也更改为广东开放大学,我们中山广播电视大学2017年也更改为中山市开放大学.这次的更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改名,它从体制到职能、作用上都是一次质的改革。  作为新形式,新局面,新的发展契机下的开放大学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做一个飞跃。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期刊
在地方普通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应用微商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来说,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应用微商思维的市场营销教学,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微商思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实际作用进行重视,并对学生的传统营销的思维进行转变,从而使学生在创新以及实践方面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微商思维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