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郭熙在中国绘画美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三远”法是他提出的精辟理论,从宋代至今,“三远”法一直影响山水画坛。本文分别从“三远”的审美本质和山水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阐述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原则,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山水画和创作山水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营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20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古代最高的人文思想。中国人喜山,虽有“山不在高”之说,但“高山”毕竟为人所共仰的,故有“高山流水”之喻,有“高山景行”之说。因此,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进程中,山水画只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郭熙的“三遠”法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原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迭,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渺。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一、高远
  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但在实践中并不是自山下仰画山巅,而是以更高位置俯瞰所要表现的高山。如画雁荡山的龙湫飞瀑,即应有高远之气势才好。在画面中把山画得再高,泉水画得再长,还是不及真山的千分之一高,怎样才能把像千仞之高的大山画在尺幅之内呢?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眼与山只要有了相当的距离,按照比例来画就行了,即“竖划一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从展子虔的《游春图》至李成、范宽、董源和巨然的山水画迹中,无不以“远”见长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便是高远法的典范。该图主峰虽然壁立千仞,但峰头之后仍见得到另外的山头,山峰也不限于真实仰视的上半截,山腰及山脚的溪涧路桥也都历历在目,完全是站在比峰更高的位置俯瞰到的全景。画中的主峰之所以显得雄伟突兀,仅靠把人物画小是不行的,关键是对近景的层蹭推远,由于每一层推远的转折处理得非常精妙,已经妙不可测,当我们的视线从极远极虚的山麓转向画面上部的主峰的时候,主峰成了由远处向我们逼近的庞然大物,使观者体验到了山麓远的无限,感受到了山体无限之大,这是近推远,远推高的很好的表现。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也意含高远,画面的主峰被推到最后的高层。如果真是从山下仰画山巅,前面几层客峰就会挡住视线,看不到后层的主峰了。沈周的《庐山高图》都是人小山大,把峰顶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山有多高多大,使之产生崇俊之感。
  由此可见,所谓高远,“远”字的理解是个关键,笔者认为“远”应当是指人们对山水空间形态的感觉。高远是自山下仰望山巅的巍峨耸峙感觉,画中所要表现的也就是这样巍峨耸峙的感受,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仰角透视中真实的空间变化。因此,“远”即是自然空间,更是心理空间。
  二、深远
  深远说的是“自山前面而窥山后”,窥的视线是移动的,因而也是曲折的,从而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在“三远”之中深远是最难于表现的,但郭熙《早春图》的构图深邃,落笔益壮,山重水复,内容丰富,两岸舣舟,桥路楼观,行旅载途,人物生动,展示了郭熙山水画中的“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的艺术境界,突出了山水画中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艺术特点。郭熙的《早春图》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能生此画之意,亲历此画之境,亲感此画之神韵。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巨石圆岗,重叠而上,薄雾淡淡地笼罩山腰,从山下而仰望,两座耸立的山头,其中一座被云雾遮掩一半,当中有一条通向山头而未经开凿的路。仰视山巅,可见山势突兀,山色清明,山上有山,薄雾锁其腰的“高远”之感。画的前面、左右、中后皆有大小、长短、曲直不一的树木,画面中的左右中部是一片杂草树丛,树丛当中及山腰处有一片楼观,泉水从山腰里直流而下大右角山溪中。画的左右、桥上、上山的路上均有细碎不长的人物出现。通过画面,可以看到树木的前后高低。即看左边流动的溪水,又看到右边山腰直流而下的溪水,还可以看到在溪水旁边、木桥上走动的人物。这种“深远”法突破空间的局限使人深得进去,看得清晰,具有境深贵能曲,境深尤贵明之深远感。
  三、平远
  平远不是平视,而是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这两种方法都强调用烟岚雾霭加强平远之感,使其更加苍茫辽阔。《窠石平远图》就是标准的平远法。再以倪云林的作品为例,其画“山水布局往往是近景平坡,上有竹林,其间有茅屋或幽亭,中景一片静水,远景彼岸为起伏山峦,意境萧瑟简远,而简中有繁,用笔似嫩实苍茫”,在许多平远山水画中,远山画了好几重,横向平行地一直推倒天边,就是为了抬高视线的缘故。表现自近山而望远山平行邈远的感觉,这才是平远的实际含义。所以平远可用简单的图式表示,如“三”字,不论多少重山,也不论那些山是较尖耸的峰,还是较平缓的岗峦,都基本水平地排列,以显示出平衍邈远。
  笔者认为“平远”最能体现意境。“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没有“远”就不会产生空间感,无空间感就产生不出“意境”感。有远才有咫尺千里辽阔的美,方可产生幽深无尽之意境。人们“披图幽对,坐穷八荒”,有近及远,观赏者自然会产生一种时空感,油然而生一种“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感和“念天地之悠悠”的宇宙感,从而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三远”可以说是三种“远”所得到的空间感觉,都是大自然中真实存在的空间形态。
  不过,远的意识虽到郭熙而始明,但山水画对远的要求向远的发展,则几乎可以说是与山水画与生俱来的。因为绘画中的山水是以远得势,而远势中山水的颜色都是颜色浑同在一起的玄色,正与山水画得以成立的玄学相冥合于是以水墨得以出现,以及它逐渐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杭州,“设计”这个概念,早已不专属于设计师与博物馆。2013年岁末,杭州国际设计周在上城区举行,拉开了生活、艺术、设计的大幕。  设计周倡导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创新与设计,分讲座、展览、活动及互动部分,让整条南宋御街成为展览馆,让整座杭州城成为创意的场所。  在城市中观看艺术,行为本身就构成了艺术。设计周的目的,是要开拓人们的思维,启动心灵的引擎,让我们产生自己的创想,令生活更美。
差巴嘎蒿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兼性克隆植物。它可以通过沙埋枝条营克隆生长形成新个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生殖。差巴嘎蒿正是依赖这种繁殖特性,成为科尔沁
摘要:新课程提出作业“要以学生为中心”。而现实却是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他们疲于应付,还要经历一次次挫折的考验。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乐趣。语文教师应该在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做作业的成就感,爱上做作业,乐于做作业。  关键词:作业改革;评价方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探讨了江西省内不同种群的腐食酪螨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探索了提取腐食酪螨基因组DNA的最适条件:腐食酪螨个
为了探讨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对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本试验在2年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抗虫棉GK-12 (Bt cotton)和常规棉泗棉3号(non-Bt cotton)为材料,利用传统的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叶面微生物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棉花叶面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苗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少,现蕾期开始增多,到花铃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达到高峰
本研究以拟寡水螅(Hydra pseudoligactis)、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三角涡虫( Dugesia japonica )和圆田螺( Cipangopaludia cathayensis)等4种水生动物为受试动物,以曝晒自来水为空白对照组,运用静态急、慢性毒性实验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分别研究了几种重金属离子单一和联合作用对这四种实验动物死亡率以及拟寡水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