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土家族传统艺术的宗教意蕴

来源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土家族民间传统的歌、舞、剧、曲等艺术形式的产生离不开峡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特定地域环境和文化空间的产物,与民间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崇拜活动同根共源。这些传统艺术集巫、祀、演艺于一体,包容了宗教的虔诚与审美的欲求,适应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价值功能。研究这些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意义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刻把握它们的美学特征和历史功用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他文献
粮长是明太祖创设的职役,负责秋粮的征收和解运,并掌管乡村的诸多事务,一度煊赫如官府。研究粮长对于了解明代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已有的论著,对粮长
面对当前江西农村双层经营制度确立的个体、组织及其利益联结机制三重假设遭到质疑的现实,基于1949年以来江西农村经营制度变迁历程和变迁机理的梳理,在理清制度绩效的基础上,对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章从坚持党的宗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永远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由此展开了积极艰苦的探索。但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舆论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极权主义思潮。这种颠覆性的转变背后有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