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需要激励措施,要用情来换情,要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用家庭的教育温暖他们。
【关键词】学困生 激励
学困生,在职业中专学校可以说是普遍现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他们不是文化课基础差,就是纪律性不强。要搞好这些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学困生思想教育,搞好班务工作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对待学困生,我认为用“激励”的措施来转化他们是很好的办法。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人是感情动物,学困生同样有着丰富感情,甚至比一般同学感情更丰富,因为他们平时受人冷漠的太多了。由于他们常常受到冷眼,所以外表给人总是冷谟的,有时甚至有些不近情理。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事实证明: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是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否则,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只是徒劳,特别应注意与差生沟通感情,增进了解,以换取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消除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障碍,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困生进行引导,一定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学困生更需要教师对他的尊重。教师对学困生尊重,能使他们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公正、平等地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学困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和关怀。对学困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学困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而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无微不至的耐心关怀,用一点点小事触发他们,使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积极上进。 这样,学困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困生一般都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老师只凭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没有效果的。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常向他们讲述一些名人学习基础也不算多好,由于发奋努力,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应特别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使学困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坏,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还认真等等。我们对学困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困生的进步。他们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由于他们所学专业都有一定的兴趣性和目的性,这更能激励他们学习或者向善的自觉性。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他们总是有优点的,只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一环,家庭对学困生的转变来说更为显得重要。对学困生,要予以说服,潜移默化进行教育。不要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对家长进行说服工作,让家长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孩子不溺爱、不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强加意志,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向往生活、热心学习来激励学困生的上进信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学困生问题不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困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学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使学困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章.运用激励手段,有效转化“学困生”[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05).
[2]吴效青.激励——“学困生”转化的杠杆[J]吉林教育.2009(32).
[3]李淑.“三心”并用,激励转化“学困生”[N].汕头特区晚报.2011.4.13.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职业中专)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学困生 激励
学困生,在职业中专学校可以说是普遍现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他们不是文化课基础差,就是纪律性不强。要搞好这些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学困生思想教育,搞好班务工作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对待学困生,我认为用“激励”的措施来转化他们是很好的办法。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人是感情动物,学困生同样有着丰富感情,甚至比一般同学感情更丰富,因为他们平时受人冷漠的太多了。由于他们常常受到冷眼,所以外表给人总是冷谟的,有时甚至有些不近情理。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事实证明: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是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否则,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只是徒劳,特别应注意与差生沟通感情,增进了解,以换取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消除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障碍,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困生进行引导,一定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学困生更需要教师对他的尊重。教师对学困生尊重,能使他们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公正、平等地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学困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和关怀。对学困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学困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而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无微不至的耐心关怀,用一点点小事触发他们,使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积极上进。 这样,学困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困生一般都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老师只凭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没有效果的。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常向他们讲述一些名人学习基础也不算多好,由于发奋努力,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应特别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使学困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坏,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还认真等等。我们对学困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困生的进步。他们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由于他们所学专业都有一定的兴趣性和目的性,这更能激励他们学习或者向善的自觉性。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他们总是有优点的,只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一环,家庭对学困生的转变来说更为显得重要。对学困生,要予以说服,潜移默化进行教育。不要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对家长进行说服工作,让家长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孩子不溺爱、不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强加意志,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向往生活、热心学习来激励学困生的上进信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学困生问题不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困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学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使学困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章.运用激励手段,有效转化“学困生”[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05).
[2]吴效青.激励——“学困生”转化的杠杆[J]吉林教育.2009(32).
[3]李淑.“三心”并用,激励转化“学困生”[N].汕头特区晚报.2011.4.13.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职业中专)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