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江外国语学校 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中,有着特别重要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达到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在就大批创新型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中,有着特别重要的责任。
  一、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学生处于欢愉中,情绪高涨时,不断要求向上时,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才能使儿童产生丰富多采的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设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我在教学《鸟岛》时,播放了课件:迷人的沙滩,漂亮的岛屿,各色的鸟儿等等,然后再让学生来想象回答。学生在亲切话语和丰富的课件刺激下,产生了愉悦感,增强了创新意识,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脱口而出。因此,只有学生处于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教师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最大限度的把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二、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在于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创造教育的核心就是善于发问。质疑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学生经历“质疑—设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报以满腔热情。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可让学生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可启发学生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也可针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提问,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问的地方。
  教学中,应把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如学习《这儿真好》一课时,学生提出“这儿好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在反复读课文与讨论后,学生认识到:(1)荒无人烟的小岛让小熊很孤独,(2)绿叶成阴让原来的荒岛变得生机勃勃。(3)小熊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辛勤种树,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它的生活,使它梦想成真。通过学习,孩子们懂得了要积极的改善环境,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就能像小熊一样成为环境的最终收益者这个道理。
  当然,课文学习完,还可让孩子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可借助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再次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机会。在学完《这儿真好》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给这座岛起个好听的名字,他们畅所欲言:幸福岛、欢乐岛、绿洲、动物之家、梦想天堂等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表达出了孩子们对这座岛的憧憬,对小动物们的美好祝福,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这种问题的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在,超越了文本。
  三、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书声朗朗,声情并茂。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采取启发式,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争个脸红脖子粗,谁也驳不倒谁,这辩论过程中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精彩,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演演,如《蘑菇该奖给谁》、《小动物过冬》;有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就让学生去画画,或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书,如《咏华山》、《水乡歌》等。
  跟其它学科不同,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其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为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破除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乌鸦喝水》一课学完课文让学生说说,“在当时条件下,还有哪些办法能喝到水?”“在现在的条件下你还有哪些办法喝到水?”教师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充满童真童趣,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
  创新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的欲望,敢问、多思、主动创新,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语文课程改革,既是对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延续,又是在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创新的结果。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了语文教育综合性传统
本文结合诗词的意境,从所包含的片名、滑铁卢大桥和车站、吉祥号、主题曲等元素和该片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两个方向来解读该影片的悲剧之韵.
(江油中学 四川 江油 621700)  【中图分类号】G623.24  写作能力是任何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文章作品是作者展示自己的窗口和作者创造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平时学生作文抄袭之风盛行,考场上的新颖之作也总是屈指可数,而平庸之作却占了大多数,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作文要么是立意不高,拾人牙慧;要么是选材不精,七拼八凑;要么是构思不巧、老
水彩画在中国已从西方艺术形式脱胎为具有中国特色与当代审美精神的画种,虽然吸取了西方传统水彩画的透视、光影等表现手法,但在形式上也呈现出图案平面化与装饰性风格.而民
期刊
某公因怀念保姆的恩泽,决意清明为她立碑修墓。而她两个侄儿却为保护田地萝卜报出高价、砸碎墓碑,攻击人身。呜呼,人贱于萝卜世间少有,敲诈自己的亲人更是罕见。  1  嫲嫲对我和对我的饿哥是一样的,就连问这话的时候都是一样:“我要是死了,你们会到我的坟上来看我不?”  她把重音落在“死”字上,像一缕阴风在我耳边嘶嘶地响,听得我的身上发冷。我不回答,是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古怪而多余。我的身边却有一个坚定的声音
期刊
为了镇上的文化广场,文化站长“不择手段”地与官商斗争,他守护的是自己的职业道德,也是小镇居民的精神家园。 To the town’s cultural square, cultural station “unscr
期刊
一、档案在职教育的发展rn我国的档案在职教育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开放的初期,越来越多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恢复和建立了档案工作,档
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 ,我要首先承认自己是用拙劣的强制之举认识倪萍的。1997年冬暮的时候 ,我搞到了倪萍的呼机号码 ,我每天平均呼她三次以上 ,而且连续呼了近半个月。倘若当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相应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用电需求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用电的质量与安全,这就对供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确保供电的质量,就要保证电网能够稳定运行,而直流配电网就是其中的主要运行方式,与传统的交流配电网不同,它是由许多电力电子设备组成的,而实际上,电力电子设备对直流配电网可靠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想保证直流配
动漫产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于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动漫衍生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漫周边”。动漫周边的开发已经成为整个动漫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与动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