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拥有一双慧眼,看内外风情,观大小世界,架起生活和作文的桥梁,从生活中获取千姿百态的信息,建造起丰厚、新鲜的原料仓库。
【关键词】写作;慧眼;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标提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鲁迅先生也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没有观察或不会观察,眼前的一切将会是模糊一片,散乱的一堆,甚至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观察是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的前提,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的第一要素便是练就一双慧眼,去留心发生的大小事情,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美,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慧眼的练就需要从这几方面引导:
1.有序观察。周围的事物有动有静,错综复杂,观察时要注意顺序,才能有条有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都可以成为观察的一种角度,练就一双具有独到视角的慧眼,从各个角度搜索材料。如观察校园中的花园,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不同季节有不同特色,有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色彩;各种花卉中又可以按主次顺序有重点的观察,也可以从茎、枝、叶、花、果的生长顺序观察。
2.细致观察。观察景物要注意其特色,观察事物要抓住其特征,观察人物要看出其个性,这些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就像画家写生一样。练就一双能把握事物特征的慧眼,去收集细节性的素材。如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常做特写练习;也可观察课堂学习中的一个片段,描绘当时的气氛或同学神态。又如大自然中的雨,有毛毛细雨、倾盆大雨、雷阵雨、暴风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抓住其中的不同点,就能写出形形色色的雨。
3.长久观察。许多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需要长久反复的观察,深入的观察。练就一双能掌握内在实质的慧眼,收集特有的素材。正如福楼拜训练他的学生莫泊桑说:“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有所不同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事物鲜明的特征。
4.立体观察。生活中的素材无穷无尽,练就一双慧眼,还需要调动全身各种器官,诸如听觉、嗅觉、触觉等等,来全方面的认识事物。一种植物的变化,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到一个同学的特点,一种昆虫的习性,都可以去看、去听、去尝、去摸、去问。如观察秋天,看红枫黄叶,听秋雨蛩声,感凉风冰霜,闻桂香菊气,写出秋天的气息,秋天的特色。
练就了这样一双慧眼,就能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生活,不拘一格地搜索积累材料。引导他们“眼向内看”:看教材课本内容。如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看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形象;从《勾践灭吴》中看出“忍辱逞志”的勾践形象;从《庄景见孟子》中看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形象等。看学科之间的材料。政治、历史、地理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的、社会的、民俗的以及中国的、外国的、以往的、现在的取之不尽的丰富材料。而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报告,数学中的推理归纳,班队活动的设计方案,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正是留心处,处处有作文;观察时,时时有材料。看校园生活场景。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生活最熟悉的环境,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观察校园内的林林总总,也能收集到多姿多彩的材料。就人物,有教师、学生、师傅,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热于帮助人的同学,为班争光的运动员,尽心尽责的门卫,一丝不苟的教师等等;就场所有操场、教室、花坛、餐厅等,观察这些场所中发生的事件,如生龙活虎的运动场面,奋笔疾书的自修氛围,生气勃勃的花草树木,以及浪费粮食的现象,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等等;就活动而言,有运动会、读书报告、演讲赛、朗读会、辩论会、主题班会;观察活动场面,观察活动过程,如努力的准备,众志成城、唇枪舌剑的辩论,声情并茂的朗读,旁征博引的讲述,丰富多彩的节目。总之,目睹的、耳闻的一切都可为我所发现,成为作文的第一手资料。
作文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眼向外看”。看家庭生活,看自然风光,看社会面貌,看时代动态,这些皆可作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在家庭生活中观察父母的辛劳,感受亲情的爱抚;留心亲朋好友的问候和关心,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在自然景物中,观察四时之景,聆听风声雨声,发现自然之美;在社会交往中,留心家乡变化,了解社会形势,纪录感人场面,发现丑陋的现象;看“新闻联播”、“社会观察”、“时尚前沿”,获得国内外最新消息,或观察反映时代色彩、充满时代气息的节目。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从小处看,从大处观: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见面的第一次微笑,一句“对不起”,一声嘱咐;又如扔一片纸,说一句脏话,吐一口痰等;留意自然平常的景观,如一朵花的开放,一棵草的发芽,一抹晚霞的色彩;观察身边人物的动作细节,一个表情,一个神态,一次发呆,一切皆可搜入材料仓库。如《西游记》写猪八戒在寇员外举行的饯别宴会上的表现是这样的:“八戒慌了,拿过添饭一口一碗,又吃五六碗,把那馒头,卷子,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拢了两袖才跟师傅起身……”作者又通过他在宴会上连吃带偷,囊括一空的生活细节描写,把他贫嘴好吃的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鲁迅写阿Q画押:“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而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不看全文,就这一细节,也可把阿Q的麻木无知,尽情地表露出来了。华兹华斯说:“即使一朵小花从大处观,也能激起我非眼泪所能表现的情思。”
从大处观,眼界放开阔,看五千年历史变迁,看世界风云变幻,看社会变革新动向,看时代前沿的弄潮儿。有神六发射带来的激动,有刘翔突破零纪录的骄傲,有连宋访大陆的欣喜。放大眼界,从历史中穿梭,从时代中奔走,网罗素材,构建宏大的材料库。如以“勇气”为话题的习作中,同学运用的材料就有张健横渡渤海,畅游英吉利海峡、长白山池;朱朝晖架摩托跨越黄河口瀑布;藏族登山运动员登上珠穆朗玛峰;神六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119个小时;冬奥会韩晓鹏自由式滑雪上的“大鹏展翅”等等。眼界开阔,就可以有党心民情,有时代旋律的素材来建构文章。
因此,拥有一双慧眼,看内外风情,观大小世界,架起生活和作文的桥梁,从生活中获取千姿百态的信息,建造起丰厚、新鲜的原料仓库。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写作;慧眼;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标提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鲁迅先生也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没有观察或不会观察,眼前的一切将会是模糊一片,散乱的一堆,甚至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观察是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的前提,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的第一要素便是练就一双慧眼,去留心发生的大小事情,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美,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慧眼的练就需要从这几方面引导:
1.有序观察。周围的事物有动有静,错综复杂,观察时要注意顺序,才能有条有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都可以成为观察的一种角度,练就一双具有独到视角的慧眼,从各个角度搜索材料。如观察校园中的花园,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不同季节有不同特色,有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色彩;各种花卉中又可以按主次顺序有重点的观察,也可以从茎、枝、叶、花、果的生长顺序观察。
2.细致观察。观察景物要注意其特色,观察事物要抓住其特征,观察人物要看出其个性,这些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就像画家写生一样。练就一双能把握事物特征的慧眼,去收集细节性的素材。如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常做特写练习;也可观察课堂学习中的一个片段,描绘当时的气氛或同学神态。又如大自然中的雨,有毛毛细雨、倾盆大雨、雷阵雨、暴风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抓住其中的不同点,就能写出形形色色的雨。
3.长久观察。许多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需要长久反复的观察,深入的观察。练就一双能掌握内在实质的慧眼,收集特有的素材。正如福楼拜训练他的学生莫泊桑说:“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有所不同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事物鲜明的特征。
4.立体观察。生活中的素材无穷无尽,练就一双慧眼,还需要调动全身各种器官,诸如听觉、嗅觉、触觉等等,来全方面的认识事物。一种植物的变化,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到一个同学的特点,一种昆虫的习性,都可以去看、去听、去尝、去摸、去问。如观察秋天,看红枫黄叶,听秋雨蛩声,感凉风冰霜,闻桂香菊气,写出秋天的气息,秋天的特色。
练就了这样一双慧眼,就能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生活,不拘一格地搜索积累材料。引导他们“眼向内看”:看教材课本内容。如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看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形象;从《勾践灭吴》中看出“忍辱逞志”的勾践形象;从《庄景见孟子》中看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形象等。看学科之间的材料。政治、历史、地理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的、社会的、民俗的以及中国的、外国的、以往的、现在的取之不尽的丰富材料。而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报告,数学中的推理归纳,班队活动的设计方案,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正是留心处,处处有作文;观察时,时时有材料。看校园生活场景。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生活最熟悉的环境,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观察校园内的林林总总,也能收集到多姿多彩的材料。就人物,有教师、学生、师傅,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热于帮助人的同学,为班争光的运动员,尽心尽责的门卫,一丝不苟的教师等等;就场所有操场、教室、花坛、餐厅等,观察这些场所中发生的事件,如生龙活虎的运动场面,奋笔疾书的自修氛围,生气勃勃的花草树木,以及浪费粮食的现象,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等等;就活动而言,有运动会、读书报告、演讲赛、朗读会、辩论会、主题班会;观察活动场面,观察活动过程,如努力的准备,众志成城、唇枪舌剑的辩论,声情并茂的朗读,旁征博引的讲述,丰富多彩的节目。总之,目睹的、耳闻的一切都可为我所发现,成为作文的第一手资料。
作文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眼向外看”。看家庭生活,看自然风光,看社会面貌,看时代动态,这些皆可作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在家庭生活中观察父母的辛劳,感受亲情的爱抚;留心亲朋好友的问候和关心,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在自然景物中,观察四时之景,聆听风声雨声,发现自然之美;在社会交往中,留心家乡变化,了解社会形势,纪录感人场面,发现丑陋的现象;看“新闻联播”、“社会观察”、“时尚前沿”,获得国内外最新消息,或观察反映时代色彩、充满时代气息的节目。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从小处看,从大处观: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见面的第一次微笑,一句“对不起”,一声嘱咐;又如扔一片纸,说一句脏话,吐一口痰等;留意自然平常的景观,如一朵花的开放,一棵草的发芽,一抹晚霞的色彩;观察身边人物的动作细节,一个表情,一个神态,一次发呆,一切皆可搜入材料仓库。如《西游记》写猪八戒在寇员外举行的饯别宴会上的表现是这样的:“八戒慌了,拿过添饭一口一碗,又吃五六碗,把那馒头,卷子,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拢了两袖才跟师傅起身……”作者又通过他在宴会上连吃带偷,囊括一空的生活细节描写,把他贫嘴好吃的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鲁迅写阿Q画押:“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而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不看全文,就这一细节,也可把阿Q的麻木无知,尽情地表露出来了。华兹华斯说:“即使一朵小花从大处观,也能激起我非眼泪所能表现的情思。”
从大处观,眼界放开阔,看五千年历史变迁,看世界风云变幻,看社会变革新动向,看时代前沿的弄潮儿。有神六发射带来的激动,有刘翔突破零纪录的骄傲,有连宋访大陆的欣喜。放大眼界,从历史中穿梭,从时代中奔走,网罗素材,构建宏大的材料库。如以“勇气”为话题的习作中,同学运用的材料就有张健横渡渤海,畅游英吉利海峡、长白山池;朱朝晖架摩托跨越黄河口瀑布;藏族登山运动员登上珠穆朗玛峰;神六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119个小时;冬奥会韩晓鹏自由式滑雪上的“大鹏展翅”等等。眼界开阔,就可以有党心民情,有时代旋律的素材来建构文章。
因此,拥有一双慧眼,看内外风情,观大小世界,架起生活和作文的桥梁,从生活中获取千姿百态的信息,建造起丰厚、新鲜的原料仓库。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