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性、范围广的特点,内容极其丰富。课程学习通常是从国际理解教育课中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到各门相关学科知识中寻求答案。这些问题不同于单纯的学科问题,而是围绕国际理解这一主题,体现出综合性、基础性、选择性。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学习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特点,和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既可以为学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的某一问题收集信息,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上网查阅资料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打开无限广阔的空间。
  一、运用互联网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自信
  1. 培养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首先是学习者。在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应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主要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的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其次是传播者。向世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是每个中国人让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让学生在了解别国文化、了解国际发展动态的同时,反观本民族文化及发展前途,加深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在与国际先进文化共存与融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辐射能力。如开通专题网站,建设主题网页,努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 培养诚信儒雅的国际交往品格
  学习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科学前卫的现代意识,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和西方人文的哲理思辨和谐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形成高尚人格,懂礼仪,明是非,做人诚信,处事踏实,举止文明、儒雅、得体。
  二、运用互联网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1. 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在互联网世界的遨游中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国际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2. 快速的搜索引擎,可以让学生非常便捷地探究学习重大国际问题,如和平、人权、发展、环境等。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了解和把握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以及它们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习掌握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向的新事物,这是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各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联系,了解全球生态状况等,关心人类共同问题,互联网搜索引擎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地球村”的概念,培养国际责任感,增强国际意识。
  三、运用互联网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培养国际交往能力
  加强人际交往技能培养,促进个体人际关系的形成,改善个体的人际交往状况,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克服自己的个性弱点,塑造健全稳定的人格,和谐人际关系,使学生的人际心理健康发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学的人际基础,学会与人友好交往也是国际理解的第一步。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为网络人际交往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促进国际交往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网络人际交往扩大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网络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校园以外跨国界的世界,了解到更多更新的信息,而QQ、ICQ以及MSN等聊天工具能够使他们不分国家、不分民族地结交网友,在和世界各地网友的交往中,增长了知识和见闻,加深了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位于天山北坡,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西瓜.该乡82%的耕地都安装了高压滴灌,双膜西瓜采用高压滴灌技术栽培,产量明显高于沟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美的文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进入到课文意境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一
历史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历史表格,可以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一、表格对比,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好,开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量化思维,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例如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导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能力培养,差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具有差异性的因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提升。  一、关注学生能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1.进行目标分层。如“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课,我这样制定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掌握短语by bus, by bike, on foot, by
一、突出知识传授与语法应用的目的性   凡是没有目的性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教学。英语语法教学也不例外,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创设一些情景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述提出建议、强调、责难等语法项目的,创设如下对话语境“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地板很脏,就建议说该如何保持教室卫生……”  T: Who’s on duty today
当前的职业教育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作为一个职教人,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一、树立从事职教工作的荣誉感  一所学校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就是教师的精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面,集中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上面。我校的大部分教师具备这种精神。韶关市曲江区常住人口30万,每年只有3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我校能够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在校生的学校,能够成为韶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一、对当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  多数学校先构建起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愿景、校训等,再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去实践学校精神,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举行一系列活动,规划建设校园环境。这种学校文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可以称之为学校文化自上而下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