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有效数学课堂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n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大有可为。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数学教学的特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神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可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使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比如在圆第一课时教学中,开始就展示一个引人入胜的动画、点不停地转动,看着点不停地转动,让学生猜想它是绕怎样的图形转动的,这样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共同探索点运动的轨迹。最后再显示轨迹(圆)和(定长)半径,让学生观察点A在绕圆心O转动的过程中,OA是否变化,从而得出圆的定义。经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使学生在猜想、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协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打开了教学中一扇新的“诱导之门”,与传统教学配合,相得益彰。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火车过桥”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制作课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相遇时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教科书中的学生上学、追击、相向环形跑道的赛跑等问题,都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相遇问题的存在,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是数学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多媒体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境,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在教学《旋转和平移》时,课件设计一开始就出现一个游乐园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有旋转的大转盘、开动的火车、滑板、荡秋千等情景,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旋转平移现象,增加了生活体验。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再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理解速度。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大力提倡因材施教,让优异的学生“吃”的饱,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学习、及时“消化”。多媒体为此搭建了一座桥梁:如果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放在多媒体教学网上,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自由选择相关内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不断挖掘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优势,改进数学教学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每当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和载体,发挥多媒体辅助课件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灵动的感性素材,创设生动丰富的学习情景,开拓学习研究视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解决繁难知识点的同时;也为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联想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引领学生开展主动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数学课堂,这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值得不断探索、改进的方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