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视角得到了很多实践者与研究者的青睐,然而走进“新课堂”,却依然发现“学生”这一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资源;开发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1开发意识薄弱
群体开发意识薄弱
学校与教师共同体是否具有幵发学生资源的整体意识,是否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资源开发的环境是顺利实施的前提。但就目前的现状來看,还是比较薄弱的。
个体开发意识薄弱
不容置疑,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与合作者,对学生的了解最为具体和深入。但不同的教师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与思维,对于学生这一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有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呈现出教师个体对学生资源开发意识的差异性。总体来讲,教师在开发教材、网络等课程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学生资源这一部分还是没有太多的关注。
1.2开发内容贫乏
教师对于隐性资源开发不足
很多的一线教师常常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见的学生外貌或学生拥有的物质等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但是很少充分挖掘学生本身在数学学习中的情绪和情感、创造性思维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关键,也是形成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键。
教师未充分开发“差生”资源
教育旨在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和谐与个性发展,布鲁姆曾经对“差生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和最具体的概念,而优生则能学习某一学科中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观点提出批判。他主张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在理论上至少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因此,在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将优生或中等生作为可以开发的学生资源,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差生遇到的困惑不是简单的、可笑的、可悲的,而是值得每一个教师去思考,并合理利用的。
1.3开发方法不科学
教师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学生不同于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等,他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社会人,他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大部分教师在开发学生资源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知道某种与学生有关的现象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却不知道如何具体的应用到教学中。这首先涉及的就是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实际上,开发学生资源有其独特的理论与原则。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自组织理论等都为学生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理论,教师才能够更为科学有效的幵发学生资源。
教师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常采用一贯的先批评后强调的方式,这种方式常常会使
得学生有一种压抑与害怕的情感。尽管获得了一种知识但得到了不愉快的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态度,采用缓和的语气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显然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开发学生资源的时间策略上,大部分的教师仅仅会利用即时处理的方式。就是对捕捉到的学生资源马上进行利用。而实际上课堂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等不一定完全适合马上利用。反而过一段时间,学习新的内容时提到过去观察到的现象并加以利用,效果会更好,这就是延时利用。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往往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2.1学校为教师提供外部支持
给予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常常决定了进行学生资源开发的效果,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研究。给予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机会,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启迪教育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资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学校在倡导教师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要尊重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对在学生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认可和适当的奖励。
总之,学校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时间、空间以及心理自由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教师发挥其主体价值。
2.2学生个体资源的开发
学生静态资源开发。一是,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经历都影响着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资源是开发学生资源的第一步。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风格。在了解学生背景资源的基础上,分析每个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特点才能有意识的对具体的资源进行具体的利用。
教师利用学生动态生成资源
一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意义构建。在数学课上,学习基本的公式与原理固然重要,但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与生活相联系的点,并表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教材中常常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周围是否也存在这样类似的、可以用一次函数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他的父亲是快递公司的职员,从而知道在物品超重的情况下,超重的部分要另外计算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自我展示回答给大家提供一个实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模型下主动的建立意义,与教师教学的目标统一。二是,合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问题的类型不同,在幵发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快速的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有的问题属于个人性质,因此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点拨就可。有的问题有集体性质,它是教师发现的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指出,并进行强化理解应用。当学生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从混池到清晰。三是,敏锐洞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确实有着不同于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的特点。数学一直以来是理性思维的代名词,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的一些情感体验是真实的,是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的。因此敏锐的洞察的情感变化是开发学生资源不可忽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2]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资源;开发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1开发意识薄弱
群体开发意识薄弱
学校与教师共同体是否具有幵发学生资源的整体意识,是否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资源开发的环境是顺利实施的前提。但就目前的现状來看,还是比较薄弱的。
个体开发意识薄弱
不容置疑,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与合作者,对学生的了解最为具体和深入。但不同的教师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与思维,对于学生这一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有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呈现出教师个体对学生资源开发意识的差异性。总体来讲,教师在开发教材、网络等课程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学生资源这一部分还是没有太多的关注。
1.2开发内容贫乏
教师对于隐性资源开发不足
很多的一线教师常常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见的学生外貌或学生拥有的物质等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但是很少充分挖掘学生本身在数学学习中的情绪和情感、创造性思维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关键,也是形成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键。
教师未充分开发“差生”资源
教育旨在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和谐与个性发展,布鲁姆曾经对“差生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和最具体的概念,而优生则能学习某一学科中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观点提出批判。他主张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在理论上至少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因此,在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将优生或中等生作为可以开发的学生资源,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差生遇到的困惑不是简单的、可笑的、可悲的,而是值得每一个教师去思考,并合理利用的。
1.3开发方法不科学
教师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学生不同于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等,他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社会人,他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大部分教师在开发学生资源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知道某种与学生有关的现象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却不知道如何具体的应用到教学中。这首先涉及的就是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实际上,开发学生资源有其独特的理论与原则。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自组织理论等都为学生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理论,教师才能够更为科学有效的幵发学生资源。
教师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常采用一贯的先批评后强调的方式,这种方式常常会使
得学生有一种压抑与害怕的情感。尽管获得了一种知识但得到了不愉快的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态度,采用缓和的语气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显然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开发学生资源的时间策略上,大部分的教师仅仅会利用即时处理的方式。就是对捕捉到的学生资源马上进行利用。而实际上课堂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等不一定完全适合马上利用。反而过一段时间,学习新的内容时提到过去观察到的现象并加以利用,效果会更好,这就是延时利用。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往往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2.1学校为教师提供外部支持
给予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常常决定了进行学生资源开发的效果,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研究。给予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机会,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启迪教育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资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学校在倡导教师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要尊重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对在学生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认可和适当的奖励。
总之,学校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时间、空间以及心理自由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教师发挥其主体价值。
2.2学生个体资源的开发
学生静态资源开发。一是,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经历都影响着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资源是开发学生资源的第一步。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风格。在了解学生背景资源的基础上,分析每个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特点才能有意识的对具体的资源进行具体的利用。
教师利用学生动态生成资源
一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意义构建。在数学课上,学习基本的公式与原理固然重要,但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与生活相联系的点,并表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教材中常常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周围是否也存在这样类似的、可以用一次函数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他的父亲是快递公司的职员,从而知道在物品超重的情况下,超重的部分要另外计算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自我展示回答给大家提供一个实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模型下主动的建立意义,与教师教学的目标统一。二是,合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问题的类型不同,在幵发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快速的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有的问题属于个人性质,因此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点拨就可。有的问题有集体性质,它是教师发现的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指出,并进行强化理解应用。当学生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从混池到清晰。三是,敏锐洞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确实有着不同于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的特点。数学一直以来是理性思维的代名词,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的一些情感体验是真实的,是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的。因此敏锐的洞察的情感变化是开发学生资源不可忽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2]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