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光明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彻底的黑暗是大恐怖。但彻底的光照呢?也需要闭目蒙眼。婴儿未足月生产出来,要睡很久,才愿意睁眼。外面的光亮太炽烈了。我们皆从暗夜里来。太亮,也会令人焦虑。过于暗,是死寂。过于亮,是喧闹。生存于地牢,不见天日是囚。大白于天下,过往人观瞻也是囚。永远不被看到是悲哀事件。被看得没地方躲藏是恐怖事件。同学杨超拍摄的电影《旅程》中,不愿意复读高考的女孩与男友相约,离家出走在路上。他们长途跋涉,为着并不重要的目的地而行走。长镜头一直跟,一直跟,跟到观众几乎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女孩突然崩溃倒地,她仰面朝天,嘶喊出一句:怎么这么亮啊?怎么这么亮啊?这句话是《旅程》里非常重要的台词,如同控诉,向天发问,向过度明亮发问。她没有抱怨那些具体的事物,她只是在光天化日里无处栖身。她的被逼迫让人深有同感,尽管只是言及光亮,却涵盖了一切我们能体察到的潜台词。
  
  一天当中,我喜欢晨曦和夕阳。那种光明不带侵犯,让人温暖,却又小心试探。它们示好,却不过分。日上三竿,通天雪亮。走在路上,眼睛和心被晃照得无处遁形。于是,各式各样的太阳镜和帽子大行其道。但在它们的遮挡下,我们如同掩耳盗铃之人,看见赤日下的影子,矮小变形,胆战心惊。更不要说午后的时光,那是太阳横行肆虐的时刻。人们在室内,吃饭,睡午觉,不出行。小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那时候留下的童年记忆是恍惚,是一种有着暧昧意味的不祥。人们约在黄昏后。此刻,风惬意,光在衰减,可以睁大了眼睛观察世界,不必再担心被灼伤。人与树历历在目了,笑靥那么生动,清晰,触手可及。白昼的功利心,计较心,不平的心变得微不足道。城市的节奏慢下来,奔命的人披着柔和的霞光回家了。华灯初上,白日里高谈阔论的人开始露出沉静的一面。不需要再在人前扮演那么多勉力出演的角色了。
  真喜欢灯啊。有灯的地方,明暗被勾勒出来。灯下聚光,可专心研读,可远离打盹儿,它划分了一些区域,给予我们提醒和休养的空间差别。灯光所及处,由近及远,由明至暗,世界有了层次,人有了位置,显与隐,有了选择的余地。但灯也有日光灯和追光灯。前者阴冷,明晃晃地不带感情,所有的相被照得面目清楚而让人生厌。追光灯,有明有暗,让人看见该看见的,那暗处,是留白,是容身之所,是喘息之地。它曾经是舞台用灯,却慢慢演变成射灯,在家居环境里派上用场。生活里需要有主次之分,需要一种疏密得当的情致。虽然物理世界很粗粝,但艺术世界的想象和审美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最喜欢那种可以调节光线的灯,根据需要,光亮不同,被动的人生出现了主动权在握的可能。是谁这么贴心发明了这样神奇的旋钮,令我们的尴尬小有化解?适度光明。有那三十三天的无数光芒境界,愿它们温和,不过度炫耀。愿它们集中,不过度发散。愿它们如指路的灯塔,于暗夜里有光,接引得见,而不熊熊直照,反令路人失明。
  (王世全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5期)
其他文献
面对别人的指责甚至辱骂,你怎么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做你只能将自己降低到同对方一样的水平,甚至更低。  孔融为人恃才负气,爱发议论,讥讽朝政,他反对恢复肉刑、反对禁酒、反对北征乌桓,其实不论他反对什么,也只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的牢骚话,可曹操听不下去,把他杀了,不光是孔融,杨修、祢衡大抵都是落得同样下场。  比干是个忠臣,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还是纣王的叔父。就是因为一再劝谏,纣王听不得他
东北育才学校践行优才教育,构建领袖素质人才培养360度课程体系,开发了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活动课程、以榜样影响的微型课程、与社会对话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借专家引领的研究
径,本义是指陡直的山路、狭窄的道路。《说文解字》:“径,步道也。”《字林》:“径,小道也。”  就“径”的原始字面含义而言,似乎无所谓褒贬。“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仅唐诗里蕴藏着的“径”就不胜枚举,让人陡生出莫名的空灵、幽妙之感。  鲁迅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路,便是小径。这样的“小径”,这样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