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向认为著书立说,纯属学
者专家的事,我辈岂敢问津,故想
也没有想过自已要出一本小册子。
时下盛行写作,出版自费,文责自
负,倒也非常自由。有人劝我,可写
点回忆录嘛。然自愧一生平平,没
有什么好写的,打不起兴趣来。又
有人劝我,可整理一下过去写过的
文稿嘛。我是个无心人,在长期工
作中确也亲自写过一些文件、报
告、短文,但从不有意珍藏,除散见
报纸、刊物、档案外,俱已失落,因
为不属传世之作,也没有什么可惜
的。
说也怪,这本小册子竟汗颜地
出世了,这“无意插柳”的举动,不
能不说与学习电脑有关。事情的经
过是这样的:
我于1993年(7l岁)从山西省
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了下来,留下的
时间虽然不多了,但我可自由自在
地支配它了。除担任山西省引黄人
晋工程总指挥部顾问、山西省黄河
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出席省
里一些大型会议、活动外,多半时
间就在家里看书、读报,有时也到
各县和外省参观、访问,写点“感
言”之类的短文,聊以自慰,倒也活
得潇洒自如。
1995年(73岁)春,我去省电视
台,参观他们由电脑控制的股市行
情编辑室,主持人一面讲述电脑操
作的道理,一面实际操作,只见显
示屏上变化莫测的红绿数字和图
像,不息地在闪动。但看了、听了半
天终不知其奥秘所在,顿然使我有
一种对“琴”做“牛”的羞愧感;又有
一种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落伍
感。我这个人具有一种好奇、好新
鲜、好穷究、好追求卓越的脾气,从
此,我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电脑是
怎么一回事情。
我家小外孙叫商超,初中一年
级学生,正在学电脑。他有《跟我学
电脑》丛书一套,有“三八六”电脑
一台。过去工作忙,没有注意他,这
次我请他做老师了。
先是看了一些有关电脑的常
识书,继之,在外孙的具体帮助下,
一步一步的,从训练指法、背念字
根、拆字编码、技巧操作、文件编
缉、文件管理、电脑打印、媒体播
放、网络应用、信息采集、电子邮件
等等,越学越有兴趣。在1995、96、
97三年中,可说着了电脑迷,除吃
饭、睡觉,整日不下机,也不觉疲
倦、困盹,但视力极度下降,远望一
片模糊。经医生嘱,从1998年才注
意不玩命,视力又复原了。现在我
基本学会了使用电脑,当人们谈论
起电脑时,我已经不全是个白痴
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坚信:人类社会的电脑时代
已经来临,人们不能不学电脑,娃
娃要学,年轻人要学,老年人也得
学,而且一定能够学得会,没有什
么困难和可怕的。
在学文本编辑过程中,为了熟
练地掌握这一编辑文本的操作技
能,常常不断地通过抄录报纸,继
而用电脑记日记、写随笔、录档案、
忆往事,感到方便至极。从而萌发
了一个新念头,想把我写过的东西
和现在写的东西,一并存储在电脑
中,有机会能把它少量地印了出
来,做为对已逝流年的纪念,岂不
更有意思。于是我托了省政协档案
处长段毓琴同志,根据我提供的线
索,在山西省档案馆、全国总工会
档案室、省政协档案室找到了我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写的东西,经我
挑选,把那些纯属由我亲自动笔写
的,或由我参与构思、修改、审定的
少量重要文章,按年序分编成三部
分;1942年至1984年为第一辑,因
这段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故名为
“战斗残篇”;1985年至1992年为
第二辑,因为年过63岁,退居二
线,到省政协工作,故名为“参政建
言”;1993年至1999年为第三辑,
因年过71岁,离退了下来,故名为
“余生感言”。这些文稿,经我动手
上机,逐篇逐字输入了电脑,又打
印了出来,约38万余宇。
我这样做有两个打算:一、不
作为商品而作为赠品,少量印点,
送给我那上了年纪的亲朋好友,当
他们接到此赠品时,完全不必浪费
时间去读这些早已过了时的不登
大雅之堂的无用之作,只希望他们
能够理解这是我学电脑的成果,若
能在这方面以我为例,激发起他们
尝试学习电脑的热情,我就很满足
了。二、能留给我的子孙们一点精
神力量,让他们懂得:“天下无难
事,只怕有心人”,“做人要活到老,
学到老”,他们的老子一生就是以
此为信条的。我73岁上开始学习
使用电脑,而且学的是汉字输入法
中较难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这种
输入法,始学时较难一点,一旦学
会了,速度较别的方法要快得多。
凡事不办则已,看准了的事要办,
就要快办、办成、办好,起点要高,
锲而不舍,有始有终。“一诺千金”
这句话,对别人如此,对自己亦然。
既已成书,好歹叫个什么书名
好呢?我想。这些时过境迁的零散
之作(1958至1978年,20年间,因
戴反党帽子,一字未再写),如同“断
壁残题”,我想就用这四个大宇作
为书名吧!是雅是俗,也顾不得招
人发笑了!
为出版此书而尽力的有赵政
民、段毓琴、任龙群、丁天顺等同
志,在此一并致谢。
者专家的事,我辈岂敢问津,故想
也没有想过自已要出一本小册子。
时下盛行写作,出版自费,文责自
负,倒也非常自由。有人劝我,可写
点回忆录嘛。然自愧一生平平,没
有什么好写的,打不起兴趣来。又
有人劝我,可整理一下过去写过的
文稿嘛。我是个无心人,在长期工
作中确也亲自写过一些文件、报
告、短文,但从不有意珍藏,除散见
报纸、刊物、档案外,俱已失落,因
为不属传世之作,也没有什么可惜
的。
说也怪,这本小册子竟汗颜地
出世了,这“无意插柳”的举动,不
能不说与学习电脑有关。事情的经
过是这样的:
我于1993年(7l岁)从山西省
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了下来,留下的
时间虽然不多了,但我可自由自在
地支配它了。除担任山西省引黄人
晋工程总指挥部顾问、山西省黄河
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出席省
里一些大型会议、活动外,多半时
间就在家里看书、读报,有时也到
各县和外省参观、访问,写点“感
言”之类的短文,聊以自慰,倒也活
得潇洒自如。
1995年(73岁)春,我去省电视
台,参观他们由电脑控制的股市行
情编辑室,主持人一面讲述电脑操
作的道理,一面实际操作,只见显
示屏上变化莫测的红绿数字和图
像,不息地在闪动。但看了、听了半
天终不知其奥秘所在,顿然使我有
一种对“琴”做“牛”的羞愧感;又有
一种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落伍
感。我这个人具有一种好奇、好新
鲜、好穷究、好追求卓越的脾气,从
此,我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电脑是
怎么一回事情。
我家小外孙叫商超,初中一年
级学生,正在学电脑。他有《跟我学
电脑》丛书一套,有“三八六”电脑
一台。过去工作忙,没有注意他,这
次我请他做老师了。
先是看了一些有关电脑的常
识书,继之,在外孙的具体帮助下,
一步一步的,从训练指法、背念字
根、拆字编码、技巧操作、文件编
缉、文件管理、电脑打印、媒体播
放、网络应用、信息采集、电子邮件
等等,越学越有兴趣。在1995、96、
97三年中,可说着了电脑迷,除吃
饭、睡觉,整日不下机,也不觉疲
倦、困盹,但视力极度下降,远望一
片模糊。经医生嘱,从1998年才注
意不玩命,视力又复原了。现在我
基本学会了使用电脑,当人们谈论
起电脑时,我已经不全是个白痴
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坚信:人类社会的电脑时代
已经来临,人们不能不学电脑,娃
娃要学,年轻人要学,老年人也得
学,而且一定能够学得会,没有什
么困难和可怕的。
在学文本编辑过程中,为了熟
练地掌握这一编辑文本的操作技
能,常常不断地通过抄录报纸,继
而用电脑记日记、写随笔、录档案、
忆往事,感到方便至极。从而萌发
了一个新念头,想把我写过的东西
和现在写的东西,一并存储在电脑
中,有机会能把它少量地印了出
来,做为对已逝流年的纪念,岂不
更有意思。于是我托了省政协档案
处长段毓琴同志,根据我提供的线
索,在山西省档案馆、全国总工会
档案室、省政协档案室找到了我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写的东西,经我
挑选,把那些纯属由我亲自动笔写
的,或由我参与构思、修改、审定的
少量重要文章,按年序分编成三部
分;1942年至1984年为第一辑,因
这段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故名为
“战斗残篇”;1985年至1992年为
第二辑,因为年过63岁,退居二
线,到省政协工作,故名为“参政建
言”;1993年至1999年为第三辑,
因年过71岁,离退了下来,故名为
“余生感言”。这些文稿,经我动手
上机,逐篇逐字输入了电脑,又打
印了出来,约38万余宇。
我这样做有两个打算:一、不
作为商品而作为赠品,少量印点,
送给我那上了年纪的亲朋好友,当
他们接到此赠品时,完全不必浪费
时间去读这些早已过了时的不登
大雅之堂的无用之作,只希望他们
能够理解这是我学电脑的成果,若
能在这方面以我为例,激发起他们
尝试学习电脑的热情,我就很满足
了。二、能留给我的子孙们一点精
神力量,让他们懂得:“天下无难
事,只怕有心人”,“做人要活到老,
学到老”,他们的老子一生就是以
此为信条的。我73岁上开始学习
使用电脑,而且学的是汉字输入法
中较难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这种
输入法,始学时较难一点,一旦学
会了,速度较别的方法要快得多。
凡事不办则已,看准了的事要办,
就要快办、办成、办好,起点要高,
锲而不舍,有始有终。“一诺千金”
这句话,对别人如此,对自己亦然。
既已成书,好歹叫个什么书名
好呢?我想。这些时过境迁的零散
之作(1958至1978年,20年间,因
戴反党帽子,一字未再写),如同“断
壁残题”,我想就用这四个大宇作
为书名吧!是雅是俗,也顾不得招
人发笑了!
为出版此书而尽力的有赵政
民、段毓琴、任龙群、丁天顺等同
志,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