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语言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和交际能力理论,提出改善目前现状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口语教学 元认知 交际能力 学习监测
  
  近年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我国不言而喻,初学英语的年龄也从以往的12—13岁下降到如今的小学入学甚至更早。诚然,这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显著表现,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效果如何?学习目的是什么?有多少人能坚持终生学习?英语在日后的工作中有多大用处?毋庸置疑,不管以上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英语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能否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因素。但是,综观我们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大学生普遍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本文拟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语言学理论以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和同行探讨。
  
  一、 我国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因受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定位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率的压力影响,过于强调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而恰恰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即使英语课中安排口语训练的内容,也不过是点缀或形式罢了,造成学生学哑巴英语的现实。究其原因,不是人们不了解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而是教学大纲对口语要求较低,没有把口语测试成绩纳入学生四、六级考试的必须考核的范围。许多学校在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指导下,为了在短期内达到更高的合格率,自然就难以安排专门的口语课,老师即使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口语活动,限于时间也只能点到为止,不能真正达到训练口语的目的。尤其是近年,随着高校年年扩招,很多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100多人的大班教学在很多学校司空见惯。这样,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更无从谈起。然而,口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且不说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能用流利的英语和招聘方交谈则为自己增加了胜算的筹码。鉴于此,近年来,英语教学界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采用灵活务实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值得每位英语教师思考。
  
  二、 指导口语教学的相关理论
  
  1. 元认知理论 (Meta-cognitive theory)
  随着认知理论的不断深入,元认知理论和英语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理论是语言学家Flavell(1976)提出来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和连续的协调,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其后的语言学家Kluwe(1982:202)也指出元认知就是明确地专门指向个体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积极反省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英语口语是一种表达活动。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受信息,辨认话语内容,即“听”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与记忆中的已知信息加以配对,属于“言語产生”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决定并输出新信息,即“说”的阶段。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积极参与时,他就是处于自主状态的学习,这时,他所用到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过处于非自主状态的学习者,自然,他所取得的效果也要更好。(Hill&Hannafin,1997)
  
  2. 交际能力理论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ory)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H.D.Hymes,1972)。他指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某种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一定的情景之中适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知道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对何人讲何话。”他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不同的方面组成:即可能性、可行性、适宜性和实施状况。海姆斯所言“交际能力”的第一点即“语言能力”,后三点则可以用“语用能力”来概括。语用能力即在具体语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就具体技能而言,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1)社会语言能力,即灵活运用功能变体的能力;2)语篇能力,即掌握不同的语篇类型,用语言做事的能力;3)策略能力,即运用交际策略达到既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胡文仲、高一虹,1997)。英语口语教学应紧紧围绕交际能力这四方面的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得体、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三、 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几种途径
  
  1. 从口语教学和听力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听说能力一直是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结果看,学生在听力部分的得分普遍不理想。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听说课,但是实践中,大多数的听说课是以只听不说的方式进行的,基本上围绕四、六级考试的要求进行,没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觉得这样的听说课枯燥无味,收效甚微。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从交际法教学的角度出发,给学生设计更多的口语交互活动,如可以先让学生针对听力中涉及到的某一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创设“听说环境”,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再播放听力内容。这时,学生已对听力材料的主题有所了解,再听起来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至少会做到有的放矢,听的过程中也能较好地抓住重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以往的听—对答案—再听的模式中走出来,真正发挥自己学习的能动性,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把听来的语言转化为语言能力,转化为口语交际能力。这样,学生不但训练了听力,也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岂不是一箭双雕?
  
  2. 从英语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语言发挥交际工具的功能就必须适合其载体文化,所以口语训练中必须重视传播目的语的文化知识,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否则学生很容易将母语的一些语言习惯带到跨文化交际中,从而引起误会,造成交际障碍或失败。如中国学生经常说的所谓“Chinglish”:(1)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2)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等等的中式思维的“英语”表达。有的学生甚至在和外教的对话中用到类似的表达,造成外教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再如:中国人见面常问的问题:“吃了吗?(Have you eaten yet?)”、“去哪?(Where are you going?)”、“你多大了?(How old are you?)”、“你结婚了吗?(Are you married?)”在英语为母语的人眼里是忌讳问到的,因为这是属于个人隐私的,对于这类问题,他们回答“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不关你的事!)”往往令中国人吃惊。其实这些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误解,通过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这些障碍是可以慢慢消除的。
  所以,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意思外,还要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得体地表达思想,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这应当成为我们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否则,学生所说的英语尽管语法结构上、词汇搭配方面都没有问题,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听不懂,我们的交际目的还是没有达到。因此,在口语训练中,应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制度、价值观念、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哪些表达是恰当的,可接受的,哪些表达是中式思维的产物,应该避免的,增强其文化差异意识,从而学会得体地表达。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介绍风动凿岩机、潜孔钻机、牙轮钻机和无爆破掘、采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单一枯燥的课堂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依然沿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更加厌烦英语课程.基于此,教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由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教学核心,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过
摘要:在外语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违反各种各样的语言规则,产生各种错误。因此,纠错就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纠错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何运用最佳的方案纠错,现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的注意。  关键词:错误 纠错 英语教学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而纠错则成为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在这里先明确两个重要概念:“错误”,“纠正”。所谓“错误”是指在上下文或语境中产生的貌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的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过于抽象而使学生学习颇有
质粒的制备是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之一。随着DNA疫苗和基因重组药物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质粒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常规的质粒制备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在DNA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