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模式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品德教育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这样,就出现了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两层皮的尴尬局面,品德教育成了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模式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而开展的品德教育,就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新时期儿童为目标的品德教育活动。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整合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新时期对儿童品德的要求和儿童成长的内在需求。这样的品德教育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生活情境,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有知,有情,有意,有行,能够真正构建学生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品德教育中一定要立足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创设一种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模式。
  
  一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和事件,不由得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和情感问题,那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和情感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是自然的,是教师的份内工作,是天经地义的。而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同样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品德教育更是我经常性、一贯性的工作。于是,我在下课的时候经常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我在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品质教育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育内容和形式。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把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道德观念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例如:在平常的教育中,我注意让学生通过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体验良好的品德对于个人、社会的作用。比如今天回家做一件关心妈妈的事,可以是洗袜子(哪怕只是自己的)、扫地、洗碗、拖地……。其中一个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自己起床,自已穿衣服,自己去上学,回家自己做作业。多好啊!妈妈的确为我少操了很多心。”
  
  二 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
  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有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学生们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三 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德教育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教育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应是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明辨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堂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而是培养直面人生的活生生的人。
  我在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的内容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们在认识生活中会遭受挫折,例如教师教育了要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汽车时不要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并回答这样的部题: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总之,要改变品德课形同虚设的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实现品德课与生活的整合。在品德教育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课寞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李克东.改善学习[M].吉林:吉林出版社出版,2001年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者通联:223909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教版必修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三个小故事讲述了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围绕着吞并与反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智勇较量的故事,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重点刻画了蔺相如这个历史人物。  蔺相如是本
期刊
过去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创造,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对教师“权威”答案
期刊
形成性评价,也称学习中评定。其任务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发展等做出“解释”与“判断”。评价的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而是一种定性的、具体的评估。评价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说,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不断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一.营造以表扬为主的激励评价氛围  形成性评价应成为激励、鼓舞、唤醒每个学生自信心和上进
期刊
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运用创新精神使学生巧学拼音,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巧学拼音 参与创新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至此,小学课堂犹如动荡的世界,“不测之事”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课堂教学之目的,老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便,应随着情况不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预料不到的种种复杂局面。  一.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正常教学时,老师可以变应变。如一位老师正在上
期刊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旨在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一.遵循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高雅的艺术,是凭借声波振动而产生,通过人类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它能以真挚、生动深刻
期刊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育基地。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一员,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指导,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社会、家庭、学生和学校的桥梁。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那么,如何作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呢?下面是我工
期刊
对小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应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改错课”这一课型,即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作为新的信息源,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现根据我多年的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同行教学中参考。  一.“改错课”课堂结构的设计  一个课型的课堂结构的设计必须以寻求课堂效果最优化为目的,因此课堂结构的设计也有个最优化过程,改错课作为练习课的一种,安排再几节新授课后,以巩固、运用新
期刊
英语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智慧向正确的轨道发展,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怎样实施英语启发式教学,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师生共创和谐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喜、怒、哀、乐”具体环境,可以在特定的情感世界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我
期刊
这是一面特殊的旗帜,  召唤锤镰千百万,  救国救民英勇奋战。    这是一面夺目的旗帜,  象熊熊火焰鲜艳,  那是烈士的血染红。     这是令人敬仰的旗帜,  凝聚着智慧和力量,  激浊扬清撑起祖国蓝天。     这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改革开放科教兴国,  累累硕果给它増光。     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九十年经时代检阅,  望前程似锦催人奋进!    (作者通联:414114湖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