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炎应用针刺联合面肌训练操治疗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以周围性面神经炎者为例,探究针刺与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给予对照组患者针刺、穴位注射共同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观察二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08%,低于研究组的97.3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6.22%,高于研究组的2.70%(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予以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关键词】针刺;周围性面神经炎;面肌训练操

【中图分类号】R47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082-01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面部疾病,其疾病发生主要是因受一系列炎性反应影响,导致患者面部神经麻痹,从而出现面部功能障碍[1]。由于该疾病能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性、对称性,因此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观察分析针刺与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的疗效,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剔除伴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对此次研究开展不配合者。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成2组。在对照组(n=37)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3~61岁(42.3±2.3)岁;病程1~16天(6.2±1.3)天。在研究组(n=37)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4~62岁(43.2±2.4)岁;病程1~17天(6.8±1.4)天。比较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P>0.05)。此次研究开展已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针刺、穴位注射共同治疗,行针刺治疗时,取阳白透鱼腰和合谷、牵正和四白头上迎香等穴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穴位合理选择。直接针刺患者面部诸穴,并和皮肤呈15°,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针刺深度在0.1至0.5厘米不等,留针半小时,每隔十分钟行针1次。1次/天,5次/周,1疗程为5天。持续治疗4个疗程。行穴位注射治疗时,取合谷和太阳、颊车和四白、地仓和阳白及牵正等穴位,予以1.5毫升当归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射量维持在0.5毫升,1次/天,1疗程时间为1周。持续治疗4个疗程。
  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针刺治疗的开展可参照对照组;面肌训练操治疗开展如下,引导患者做面肌训练操,加快面部功能恢复。训练患者额肌部位,包括皱眉肌和蹙额、抬眉和做吃惊动作等。此外,适当锻炼健侧,包括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颧骨肌和鼻根肌、面颊肌和上唇肌、鼻肌和笑肌等。1次/天,1疗程时间为1周。持续训练4个疗程。
  1.3评价标准[2]
  对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评定,面肌功能恢复,临床体征、面瘫症状基本消失,外观正常,符合上述阐述即为痊愈;面肌功能有所改善,临床体征、面瘫症状消失,面部外观稍不对称,但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显效;面肌功能部分恢复,临床体征、面瘫症状改善明显,面部显著不对称,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有效;临床体征、面瘫症状相比治疗前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无效。
  于治疗后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观察,比较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3.0软件,组间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评定用卡方检验。P<0.05指对比有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08%,低于研究组的97.30%(P<0.05),见表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6.22%(6/37),高于研究组的2.7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945,P=0.047<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指出,病毒感染是诱发周围性面神经炎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容易导致患者机体茎乳孔内出现非特异性炎症,且随着血液循环受阻、面神经组织水肿等,提高神经变性发生率。从中医角度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为“口僻、面瘫”等范畴,病发机制为风热、风寒和空虚等,导致患者经气受阻从而发生面部疾病。中医认为,针灸疗法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常用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络受阻情况改善,肌肉收缩加强。此外,在患者发病初期阶段,予以开展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面肌训练操进行治疗,对患者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面肌训练治疗时时,临床应结合患者面部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训练方式与运动量,选择适宜穴位實施治疗,包括少阳经、阳明经等。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总结归纳得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研究组,说明,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的开展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增加面部肌力,避免不良情况发生,如肌肉萎缩等,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在刘秋霞[3]等研究中,取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并予以不同方法治疗。经研究分析得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者实施针刺联合面肌训练操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上述研究内容与本次研究相符。
  综上,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予以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故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悦,王恩龙.针灸结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7):38-39..
  [2]孙雪美,刘恒志,路学容.牵正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24):13-15.
  [3]刘秋霞.针刺联合面肌训练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7):15-16.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运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医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运动医学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运动医学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运动医学提供了参考资料。运动医学是医学进步和体育发展的产物,经过长期的发展,体育与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正确认识了体育活动过程中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与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以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为手段,将运动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研究更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但在实际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6月收治5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学检验为金标准,比较单纯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和检出率。结果:单纯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腹部超声、阴道超声(P0.05),腹
期刊
小儿腹泻是由于患儿肠道或肠道外发生感染,或者由于自身吸收功能不佳、外在气候因素等所可能导致的病症。小儿腹泻疾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病原多,病因十分复杂。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3亿以上的5岁以上儿童患上不同程度的腹泻病症,给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进行明确,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1 小儿腹泻的分类  小儿腹泻分为轻型和重型腹泻。轻型腹泻的临床症
期刊
【摘 要】目的:对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4(91只眼)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将其平均分成普通组和角膜组,每组27例患者;普通组患者使用普通框架眼镜进行矫治,角膜组则使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均有所改善,角膜组患者裸眼视力高于普通组,屈光度低于普通组,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ICU患者預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进入ICU治疗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第1d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d、第14d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平均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 要】目的:针对慢阻肺合并呼衰治疗方案以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衰病人,研究对象数量为100。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50例患者接受本院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本院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呼吸功能以及血气指标,对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加以无创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足踝部损伤采用关节粘连松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足踝部损伤病患,均实施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关节粘连松懈术,比较踝关节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跖屈活动度、背屈活动度、AOFAS评分分别为(38.64±3.17)°、(24.60±3.05)°、(62.08±3.59)分,上升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为95%。结论:关节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随机将175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9例,对照组8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适当护理,并按医嘱以病毒唑10~15 mg/kg/d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1付。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9.5%,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9.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种检测技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诊断,可以通过患者的DNA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在临床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出患者胃里面的幽门螺旋杆菌,还能够从患者的粪便、牙斑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除此之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检测敏感性非常强,所以经常被用在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检测中。可以说,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细菌检测方法。那么,在医学检验中,聚合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熱淋清颗粒对尿路感染疾病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来院治疗的8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别行热淋清颗粒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7.56%,B组为85.37%;A组的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10个/Hp;近1个月未接受药物对症治疗。排除标准为: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