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页间开始“西行”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阅读史开始得很早——十岁时候开始大量地阅读,文、史、地、政读了一大堆,而教学阅读的真正开始,却是始于为人师以后。
  先从国内教育名家和优秀教师的著作开始读。从“被唤醒”的狂喜,到感同身受的日渐明晰,然后,却又渐渐混沌。走过全盘接受到独立思考的必经之路,这次的混沌当然迥然不同于当初的“无知者无畏”,刺得人有些痛楚,但知道必须面对。迷茫中,开始将视线投向之前至为抗拒的西方教育理念。
  从书页间,开始了我的“西行”。
  读洛克。赞同洛克“德行、智慧、礼仪、学问”这样的顺序,同意他所说:“这四件事情里面,有些名目有时并不代表同样的事情,有时又是彼此互相包含的。”因为洛克,因为“德行、智慧、礼仪、学问”的顺序,我从此坚定了之前的懵懂。先教孩子们做人,再教孩子们做学问,是我一向秉持的信念。曾经犹豫,为自己一再的“越位”,因为我不是班主任。然而在洛克这里,我找到了坚定的依据,从此,再无彷徨,一定把孩子们的品行教养放在首位。
  读蒙台梭利。因为她的呼吁——“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让我坚守教育中的儿童立场。教育的原点是儿童,我从此真正去倾听儿童的心声,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
  读帕克·帕尔默。帕克·帕尔默先生让我懂得,“来自地狱的孩子”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的,而是被他所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这样的孩子,往往来自非常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却总是用冷漠、沉默、不思进取来掩盖。面对 “来自地狱的学生”,教师不能逃遁、忽视、回避、简单地呵斥,而是应该努力靠近、积极帮助。
  读马克思·范梅南。从此铭记:“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在这之前,向来觉得“教育者”只是一份职业,要求自己敬业就好、专业就好,从无设想过要去“迷恋”。然而,或许只在“迷恋”之后,自己的职业生涯才更有温度、更有性灵?
  走近一个又一个西方教育学者,阅读一本又一本西方教育著作,开始愧疚,为自己的后知后觉。但是马克思·范梅南也说过,“每个人都是迟到者”。在教育旅途,我真的也是那个“迟到者”。曾经也是个在孩子们面前“特别有办法”的教师,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令出必行,而如今却无比质疑起自己那些“有办法”背后的内涵。
  这样的质疑中,居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西行。从书页间起步之际,是否已经预定下了一个我不能预设的盟约了呢?
  2008年暑假,我坐进了英国的小学课堂,最近距离地感受西方的基础教育。带到异国的纸质书,只有一本苏霍姆林斯基,并常常在异国的课堂里印证他说过的话。眼前所见的课堂,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几乎同时撞击我。这样的撞击里,教育的悲情无边无际地弥漫。原来有些感受,不对比或许永远不能懂。那些没有名师头衔的普通英国教师,用他们自我感觉至为寻常的行动,在一遍遍向我阐述:儿童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等待,也需要耐心地陪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前行不可能同步,有的孩子更需要特别的爱与关心,一步一步慢慢走。
  这次西行,真的让我在教育旅途来了一个转身:从此开始探究更专业的教师姿态,试图让自己的学生能享受到教育的更多美好。
  回国之后,没有刻意,却在无意中发觉,后来读书,国外引进的译本比中文原创更打动我。是在书页间继续西行?比如克里希那穆提,比如怀特海,比如蒙田,比如《中国教师报》的“海外”版,比如“大夏”“万千教育”引进的大量译作。因为不够聪慧,只好笨读书:一字一字地摘录。只有如此笨拙地阅读,才能够真正刻骨铭心,才能记取最初的感动、震撼、迷惘与惊喜。
  记下了“侧面教学”。真的同意:相对于课堂的“组织教学”,在教育中更具影响力的其实是“侧面教学”——课间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比如经过走廊,课后,以及几十次老师和学生的单独碰面,无论时间多么短暂,这种教学形式才是主要的教育。和正规的课堂教学相比,非正式的、随意的交谈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自然地、无需仔细思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之外的问题,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想起经常质疑自己的一句话:这可是英语教师的越位?或许,那些“越位”里,其实都是“侧面教学”;或许正因为这样无意的“侧面教学”,才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潜能;或许因为“侧面教学”,我才获得了改变学生的最佳机会。
  记下了“童年是一个人不断犯错,并从错误中不断学习的时期”。从此更愿意接受我的课堂上有“差生”存在。他就是“差生”,他就是屡教不改,他就是没有办法达到你对别的孩子的要求,他就是完不成你所布置的作业。说服自己:今日的“差生”,只是孩子犯错误之后,处于尚未认识与反省阶段的孩子,他会在犯错中成长的……
  愿意相信,这些我在书页间“西行”得来的诸多教育理念,已经深深影响我的声音我的风格。那么,我的声音我的风格,是否也能够影响他人呢?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石梅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为提高电动车用电动机驱动系统性能,采用在电动机电势和电流中加以特定谐波以及相电压超前的电流负反馈控制策略.文中首先对轮式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做了
本文在对教师课堂指令语的定义和作用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r初中英语教师要有效地导人课堂指令语、有效组织活动的指令语,以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云计算技术作为现阶段有效整合信息化领域资源的先进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论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各类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不同的方面去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挫折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然而,在精彩的背后,有的语文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矫枉过正,简单地追求课堂形式上的新奇,滥用表演法、漫无边际地讨论、学科间无目的的整合等,在繁花似锦的课堂表象背后,缺失内涵,迷失了自我。  1. 活动泡沫,形动心不动  语文教学中,恰当的即兴表演或其他体验活动是促进对课文理解的有效手段。然
本文介绍了回火对18-18-N护环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550℃回火使护环力学性能变坏.
我的梦想,是把语文课改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  做一个汉语课堂艺术家,应该不是奢望。    从不认同教师到成为特级教师    1981年,19岁,我从一所高等师专毕业,我的选择是,做电台播音员。  我在学校里一直做播音员,被市电台的领导看中。做播音员,对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主要是出于青年人的虚荣,自己的声音被无线电波传出去,让成千上万的人侧耳恭听,非常荣耀;再是出于对播音员的
当前,教育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正在进行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笔者学校确立了“自主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把“自主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的基本理念来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
我们的课堂通常是在“老师您好”中开始,在“老师再见”中结束。上课伊始,孩子们精神饱满,问候声中气十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声调多半陡然低了8度,拖拉懒散,且一个个无精打采。但今天,我却在下课铃响起时听到了与往常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了不一样的神情。  回忆上过的课,我发现今天虽然教的是《练习3》中的“语文与生活”,但学生学得还是挺有兴趣的。  首先,我对学生昨晚的预习作了个“总检查”:同学们,昨晚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