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关于P2P网贷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有P2P网贷平台倒闭,也有P2P网贷龙头企业宜信被曝8亿坏账难以追回。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P2P网贷平台进行投资?(山东省 王辉)
专家:
P2P网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究其实质,P2P其实就是小额借款的理财产品,把小额借款的需求发布到网上,通过向大量缺乏投资渠道的个人投资者筹资的方式完成融资,而投资者也利用这个机会获取远高于银行回报的理财收益。
P2P的参与者有三方:出借人、借款人和P2P平台。三方各自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或者说推动者P2P网贷的发展。P2P网贷是将出借人的资金通过P2P平台借给借款人,P2P平台从借款额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理论上讲出借人享受了较高的收益,也应当承担借款人可能的违约风险,P2P平台仅扮演撮合交易的角色,并不介入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交易当中。但这一模式却并不为国内大多数的P2P平台采用。国内大多数的P2P平台采用的是担保交易的模式,即P2P平台负责对借款人的身份、资质、信用情况进行核实,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P2P平台或其关联公司首先以自有资金向出借人垫付应还本金(部分平台还垫付利息),再由P2P平台向借款人追讨。这一模式看似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出借人的利益,但背后的蕴含的风险却不容小觑。
目前,P2P网贷风险相对还是比较大,主要包括有:(1)政策风险,虽说现在政策比之前明朗了,但是也没有出正式文件。理论上还是存在被政策封杀的可能,不过对投资人应该没有影响;(2)平台的经营风险,指的是平台是否可持续经营下去;(3)担保风险,担保公司破产,或者多次坏账后,资产已经严重缩水;(4)网络安全风险,不专业的网络平台泄露客户账户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等等;(5)道德风险,某些不知名平台公司卷款跑路,甚至就是骗子平台。
投资者在选择P2P网贷平台投资时,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网站是否推荐大额(人民币50万元以上)、超大额(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投资标的。众所周知,P2P机制是建立在小额、多笔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大额投资标的所必然导致的两个可能是:(1)此标的所对应的投资人人数会大为增加(一个人民币5万元的标的可能有50人参与投资,则100万的标的就可能有1000人参与);(2)如果投资人人数没有大幅增加则意味着每位投资人的平均投资额大幅增加了。以上两点可能大幅增加了网站、投资人的风险。关于(1),《非法集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对象150人以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网站违法的风险大幅增加;关于(2),众筹理念在机制上控制风险的能力源于风险的分散,即通过小额投资于大量标的方法扩大投资样本量,以期达到可以在统计学上利用大数法则的效果。如果每笔投资都上万或上十万,试问投资人如何可以做到有效的风险分散?如果在这样高单笔投资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到分散风险则该投资人的净资产必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这样的投资人群的投资渠道很多,基于小额信贷的众筹理财计划并不适于此类人群。此外,大额标的的另一个高风险点在于:以目前业内从业网站的规模,没有一家有能力在一个高于1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标的发生违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偿付,试问如果是这样,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障?
2.网站是否推荐银行业认为是高风险的限制性行业的投资标的。有些行业内的网站主推有抵押物的限制性行业的投资标的,例如钢材等。且不问为什么网站认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比银行强,银行不敢做的行业他们敢做。单问这些网站对自己涉足的限制性行业了解么?例如钢贸产业,上下游关系及其复杂,行业存在很多猫腻,比如一个钢材仓库门口的厂名铜牌可以一天换一次,用不属于自己的钢材抵押物融资的公司可能有好几家。就算此等抵押物确实属于在网站融资的企业的,在这样一个钢材下游市场不振的情况下,此类钢材经销商一旦违约,网站如何将抵押物变现?谁会马上买?此等抵押物的流动性何在?更别说网站一般都把抵押物的抵押率调的很高(多数高于80%),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急于出手必然导致抵押物价格雪崩,20%的空间实在不足以让投资者放心。
3.网站是否提供担保。许多网站美其名曰严守中立的平台角色,不参与保障投资人的风险。这就是赤裸裸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任何一款信贷类产品都存在经营风险,既然有风险那么虽然风险可控,仍然不应该让金融能力不甚强的投资人去自主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收益较高的产品都要求投资人为“合格投资人”,有些甚至是“合格机构投资人”的原因,承担风险的能力和专业度是有很大关系的。有鉴于此,网站以平台的角色收费但不负担风险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尤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看看淘宝如何基于“你敢付,我敢赔”的支付宝而最终打败曾经的世界老大ebay就知道了,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社会诚信格外需要中间人提供担保。可能有的网站会说只收取服务费不收取利息却承担本金风险的行为有悖经济学理论,商业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4.网站是否透明。决定一个网站是否值得信赖的另一个因素在于网站是否透明,信息不透明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风险高。毕竟风险的控制需要的是机制而不是道德。
5.网站对客户信息的保密程度。网站对安全的投入及客户信息的保密程度是衡量一个网站是否值得投资的最基本要素。这个行业经营的是资金的生意,如果一个网站连最基本且最必要的数据交换加密、多重密码保护、容灾备份都做不到,那么网站凭什么应该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6.网站自身信用审核、风险控制水平。P2P互联网金融网站对投资者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风险的甄别。有鉴于此,网站自身信用审核、风险控制团队的技术水平、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信审人员主导的网站是不能受到信任的。
7.创始人团队是否专业,经验是否充足。在这样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商业模式,行业发展方向不甚清晰的时期,创始团队的素质尤为重要。毕竟决定商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洞察,而洞察是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及实践的经验的锤炼的。P2P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团队里,金融领域的经验、互联网领域的经验,及企业家精神缺一不可。如果仅仅是名校毕业而没有经过商业实践如何知道怎样保证公司的内控合规,怎么可以洞察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使企业处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一旦企业经营失败,投资者的利益由谁去保障?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可以检查下该P2P网贷平台的高管团队成员列表,除了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所谓外资金融机构、券商、银行等的工作经验,还得看看有没有在境外类似CapitalOne、GE Money、Lending Club等机构工作过的高管。
专家:
P2P网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究其实质,P2P其实就是小额借款的理财产品,把小额借款的需求发布到网上,通过向大量缺乏投资渠道的个人投资者筹资的方式完成融资,而投资者也利用这个机会获取远高于银行回报的理财收益。
P2P的参与者有三方:出借人、借款人和P2P平台。三方各自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或者说推动者P2P网贷的发展。P2P网贷是将出借人的资金通过P2P平台借给借款人,P2P平台从借款额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理论上讲出借人享受了较高的收益,也应当承担借款人可能的违约风险,P2P平台仅扮演撮合交易的角色,并不介入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交易当中。但这一模式却并不为国内大多数的P2P平台采用。国内大多数的P2P平台采用的是担保交易的模式,即P2P平台负责对借款人的身份、资质、信用情况进行核实,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P2P平台或其关联公司首先以自有资金向出借人垫付应还本金(部分平台还垫付利息),再由P2P平台向借款人追讨。这一模式看似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出借人的利益,但背后的蕴含的风险却不容小觑。
目前,P2P网贷风险相对还是比较大,主要包括有:(1)政策风险,虽说现在政策比之前明朗了,但是也没有出正式文件。理论上还是存在被政策封杀的可能,不过对投资人应该没有影响;(2)平台的经营风险,指的是平台是否可持续经营下去;(3)担保风险,担保公司破产,或者多次坏账后,资产已经严重缩水;(4)网络安全风险,不专业的网络平台泄露客户账户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等等;(5)道德风险,某些不知名平台公司卷款跑路,甚至就是骗子平台。
投资者在选择P2P网贷平台投资时,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网站是否推荐大额(人民币50万元以上)、超大额(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投资标的。众所周知,P2P机制是建立在小额、多笔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大额投资标的所必然导致的两个可能是:(1)此标的所对应的投资人人数会大为增加(一个人民币5万元的标的可能有50人参与投资,则100万的标的就可能有1000人参与);(2)如果投资人人数没有大幅增加则意味着每位投资人的平均投资额大幅增加了。以上两点可能大幅增加了网站、投资人的风险。关于(1),《非法集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对象150人以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网站违法的风险大幅增加;关于(2),众筹理念在机制上控制风险的能力源于风险的分散,即通过小额投资于大量标的方法扩大投资样本量,以期达到可以在统计学上利用大数法则的效果。如果每笔投资都上万或上十万,试问投资人如何可以做到有效的风险分散?如果在这样高单笔投资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到分散风险则该投资人的净资产必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这样的投资人群的投资渠道很多,基于小额信贷的众筹理财计划并不适于此类人群。此外,大额标的的另一个高风险点在于:以目前业内从业网站的规模,没有一家有能力在一个高于1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标的发生违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偿付,试问如果是这样,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障?
2.网站是否推荐银行业认为是高风险的限制性行业的投资标的。有些行业内的网站主推有抵押物的限制性行业的投资标的,例如钢材等。且不问为什么网站认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比银行强,银行不敢做的行业他们敢做。单问这些网站对自己涉足的限制性行业了解么?例如钢贸产业,上下游关系及其复杂,行业存在很多猫腻,比如一个钢材仓库门口的厂名铜牌可以一天换一次,用不属于自己的钢材抵押物融资的公司可能有好几家。就算此等抵押物确实属于在网站融资的企业的,在这样一个钢材下游市场不振的情况下,此类钢材经销商一旦违约,网站如何将抵押物变现?谁会马上买?此等抵押物的流动性何在?更别说网站一般都把抵押物的抵押率调的很高(多数高于80%),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急于出手必然导致抵押物价格雪崩,20%的空间实在不足以让投资者放心。
3.网站是否提供担保。许多网站美其名曰严守中立的平台角色,不参与保障投资人的风险。这就是赤裸裸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任何一款信贷类产品都存在经营风险,既然有风险那么虽然风险可控,仍然不应该让金融能力不甚强的投资人去自主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收益较高的产品都要求投资人为“合格投资人”,有些甚至是“合格机构投资人”的原因,承担风险的能力和专业度是有很大关系的。有鉴于此,网站以平台的角色收费但不负担风险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尤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看看淘宝如何基于“你敢付,我敢赔”的支付宝而最终打败曾经的世界老大ebay就知道了,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社会诚信格外需要中间人提供担保。可能有的网站会说只收取服务费不收取利息却承担本金风险的行为有悖经济学理论,商业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4.网站是否透明。决定一个网站是否值得信赖的另一个因素在于网站是否透明,信息不透明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风险高。毕竟风险的控制需要的是机制而不是道德。
5.网站对客户信息的保密程度。网站对安全的投入及客户信息的保密程度是衡量一个网站是否值得投资的最基本要素。这个行业经营的是资金的生意,如果一个网站连最基本且最必要的数据交换加密、多重密码保护、容灾备份都做不到,那么网站凭什么应该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6.网站自身信用审核、风险控制水平。P2P互联网金融网站对投资者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风险的甄别。有鉴于此,网站自身信用审核、风险控制团队的技术水平、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信审人员主导的网站是不能受到信任的。
7.创始人团队是否专业,经验是否充足。在这样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商业模式,行业发展方向不甚清晰的时期,创始团队的素质尤为重要。毕竟决定商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洞察,而洞察是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及实践的经验的锤炼的。P2P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团队里,金融领域的经验、互联网领域的经验,及企业家精神缺一不可。如果仅仅是名校毕业而没有经过商业实践如何知道怎样保证公司的内控合规,怎么可以洞察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使企业处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一旦企业经营失败,投资者的利益由谁去保障?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可以检查下该P2P网贷平台的高管团队成员列表,除了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所谓外资金融机构、券商、银行等的工作经验,还得看看有没有在境外类似CapitalOne、GE Money、Lending Club等机构工作过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