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1∶1配比筛选出两组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施行二尖瓣置换和迷宫手术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发心房颤动病例,其中Cox迷宫Ⅳ型手术(CM Ⅳ组)和Cox迷宫Ⅲ型手术(CM Ⅲ组)各85例。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指标、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率,评估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手术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CM Ⅲ组体外循环时间[(154±22) min比(136±21)min,P<0.001]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5±9) min比(74±12) min,P<0.001]均长于CM Ⅳ组。CM Ⅲ组死亡1例(1.18%),死因为左心室破裂修复术后第4天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CM Ⅳ组死亡2例(2.35%),分别为左心室破裂1例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 Ⅲ组应用临时起搏器76例(89.41%),与CM Ⅳ组[70例(8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术中尿量、术后当日引流液量、血红蛋白尿、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窦性心律恢复率:术后当日CM Ⅲ组为62.35%,CM Ⅳ组为57.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出院时分别为97.62%、8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CM Ⅲ组和CM Ⅳ组窦性心律分别为96.43%和8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结论

Cox迷宫Ⅲ型手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且更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联合PET/CT影像配准同步指导立体定向颅内病变穿刺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患者49例。其中单纯应用i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17例(A组); iMRI联合PET/CT影像配准同步指导立体定向穿刺活检32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学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回顾性的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LGG患者45例,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为癫痫的LGG病例共45例,术后随访1~5年,EngelⅠ~Ⅱ级36例(80%),Ⅲ~Ⅳ级9例(20%)。术前癫痫发作频次与术中是否应用皮质脑电图
期刊
目的分析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以及与国外进行比较,为制定我国该病临床标准化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35例。应用统一设计的研究表格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病史,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详细记录治疗方案,以及追踪随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水平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基线期数据及随访数据,探讨SF-36量表和几种常用临床评价指标在AS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门诊的517例AS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并与我国一般人群进行对比,同时探讨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测量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技术在主动脉-髂动脉旁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中对脊髓功能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完成31例主动脉-髂动脉旁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术中应用诱发电位连续监测脊髓功能。根据术中诱发电位结果和临床结局及术后随访结果,评价诱发电位技术对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中脊髓功能保护的价值。本研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诱发
目的对微量白蛋白尿IgA肾病伴补体C3沉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补体C3沉积在微量白蛋白尿IgA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肾活检确诊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微量白蛋白尿IgA肾病共127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免疫荧光下补体C3在系膜区的沉积,分为阳性组(72例,56.7%)和阴性组(55例,43.3%),以24 h尿蛋白
目的研究肝脏面积与腹部面积比(LAAR)对酒精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至2015年3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的酒精性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对其入院后3个月的预后进行随访。计算患者入院时的LAAR,并与手工计算的肝脏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法分析影响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
目的研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低氧血症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41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重度低氧血症将其分为重度低氧组及非重度低氧组,并将危险因素指标录入数据库,数据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