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文能力,指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语文素养。众所周知,语言知识技能主要是从大量的阅读中积淀起来的。可见,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语文,广泛阅读是基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阅读教学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1.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
  阅读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形成深厚的积淀,方能谈得上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与品质是做到这点的前提。
  1.1 要科学地选择阅读对象。第一、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健康书籍。《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第二、要选择与课本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读物。因为现在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可以作为学生正确选择读物的一种导向。第三、要注意读物内容的广泛和多样性,学生只有广泛地阅读各类健康读物,才能拓宽视野,开阔胸襟,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
  1.2 阅读形式的选择。阅读形式可以简单地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精读,可以配乐朗读,分角色饰读,吟咏成诵,甚或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反复推敲;泛读时,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或根据需要,选择性地跳读、略读,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力求使每位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1.3 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只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偶尔闲来看看的阅读方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一要养成喜欢阅读、经常阅读的习惯。
  2.贯彻自主思考意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这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想空间和选择空间,尊重并肯定学生任何有价值的“闪光点”,还要善加引导,抓住阅读材料中“见仁见智”处,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能力阅读材料做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教师应顺势引导,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尤其对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引导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审判能力
  阅读过程中感受、鉴别与欣赏阅读材料所包含的美,称审判性阅读。我们看到,许多文学作品极具审美价值,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壮美、优美、悲剧美等。新课标规定,“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些要求均是围绕审美性阅读而提出的。审美性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阅读者具备一种体验感悟能力,诸如细心品味作品语句所表达的不可言传的微妙情感,体会不同的用词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透过字里行间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或体味文中珠玑一字,或偶拾妙句,或感悟哲理。小到一字一句,大到表达方式、布局谋篇,以及作品自身携带的情感倾向、历史评价、审美情趣等都可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培养中,逐渐形成知识、技巧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在学习《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挑战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如在讨论新解法时,提出能否让两个方程相减的问题、方程组中相同未知数的系数不相等怎么办的问题、当问及同一未知数系数不相等怎么办时, 有位同学提出:“这两个方程要是扩大的倍数不一样,结果可能会变吧。”这些问题是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这些问题“由教师设计引出”与“由学生提出”教学效果不一样。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中以情境的设置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本文主要讲几种较常用的情境设置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即:情感情境设置、瞻前顾后情境设置、勉励型情境设置、比较型情境设置、启发型情境设置。  【关键词】情境设置 类型  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为了有力的配合、促进教学,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多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文知识。语文教师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设计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给出了量纲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简单应用,用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量纲 中学物理 应用  量纲,简单地说就是物理量的单位,它可以反映物理量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因果关系)[1,2]。物理量的量纲式,也就是将其单位通过一些选定的基本量的单位来表示的式子,在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比如:它可以用来进行单位换算,以及检验理论公式的正确性等等。本文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从自信心的含义、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与成功入手,分析了小学生的自信心现状,提出培养小学生唱歌的自信心,要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赏识为中介,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 唱歌 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迎
期刊
在高中政治课中 ,概念类的知识点特别多 ,正确理解,解释概念,是搞好政治课教学的第一关口,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怎样搞好政治课的概念教学,把枯燥难记的政治概念讲透讲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淡化”一般概念,强化核心概念  对于概念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  1.1 一部分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传授起着支撑作用的概念,应当让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获取教学效益最大化,本文提出从转变理念,投身实践,套用模式,积极评价,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构建 语文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即要把学生从题海战中,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从以失去童年、少年快乐换取优异成绩的可怕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作业任务中解放出来,让45分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脱离语言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理解课文。  那么,怎样做到“文本”与“人本”有机结合呢?  1.注重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感悟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
期刊
课标内容及教材说明  《我也能创造》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小学创造》的一个小主题内容。教材的安排主要体现以下课标要求:(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2)懂得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创造;(3)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发明创造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消除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明白“每个普通人
期刊
平时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怎么到了高中化学这么难学,原来我在初中时的化学都学得挺好的”。大部分学不好的学生都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认真做好了笔记,但碰到自己做题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成绩总是提不高,总是没感觉”。高中一年级,是处于初、高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使学生走出“化学难学”的困境,就必须搞好高一与初中的几个衔接问题。  1.注意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让学生能顺利过渡  1.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最关心的就是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怎样才能四十分钟见成效?经过了近十年的磨练,我对如何上好语文课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语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课,从现在的课程编排我们也能看出,新课程在对文章安排时非常注重将思想性、人文性与语文学习的工具性相结合。在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使其思想得到深化。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情感、情趣和情操的文章,来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