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学习,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0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作为三种学习方式的过渡,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延伸,也是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的铺垫。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原始经验和思维特点,积极组建班级中语文学科学习互助小组,使其成为不断补充、相互渗透、彼此“悦纳”的互助课堂。
  关键词:互助学习   鼓励存异   合理求同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有自主发展、探索创新的能力。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按部就班,将学生引入题海的怪圈,缺乏应有的活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各有特长又各有短板,互助式的教学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生带生,以生导生,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情感的交流,使语文课堂变得高效而灵动。在互助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情,为学生构建平等参与的平台,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挖掘学习的潜能,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一、摸清學情,夯实“互助课堂”的基础
  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纯粹的白纸,他们在生活经历、阅读学习过程中已获取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而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就不能无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必须厘清课堂教学的认知起点。比如,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典型的童话单元,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在教学这个单元第二篇课文《巨人的花园》时,笔者就将教学的着力点聚焦于巨人与小男孩所表现出的形象特点上。由于这两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不是孤立、单一的,是多元、立体的,很多学生在感知时往往只能从一个维度、一个侧面出发,容易将其中一些细节遗漏。于是,笔者激活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在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基础上,聚焦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将课堂互助的焦点设定在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实”的定位上,从而让互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向前迈进的跳板。
  二、确定目标,明确“互助课堂”的方向
  目标的设定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目标,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就会走向不同的维度,导致高耗低效的现象。为此,教师需要精准定位目标,让学生的互帮互助有基本的方向。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出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关注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以及学习其借助情节和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这个单元中的《桥》《穷人》《在柏林》时,笔者就将教学的关注点,设定在这一语文学科核心要素上。以《桥》一文为例,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时,要求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工,有的学生关注小说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有的学生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将自己关注的内容朗读给其他同学听,然后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落实求同,达成“互助课堂”的宗旨
  互助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不仅需要教师为学生明确目标、研究内容,还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时,很多学生都对王母娘娘用玉簪将牛郎织女隔开而义愤填膺,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天庭有天庭的制度,织女知法犯法,是咎由自取,而王母娘娘秉公执法,是值得称颂的。面对这种背离文本核心价值取向的“个性化体验”,笔者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将学习的权利和空间,完全交给学生,为他们搭建了思想争鸣的平台。在辩论中,有的学生提出,天庭的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们为什么要遵守?王母娘娘的行为根本就没有尊重牛郎和织女的意愿,只不过是因为织女挑战了王母娘娘的权威。这篇课文属于典型的民间故事,其本质是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因此,面对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笔者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在辩论争鸣中指出问题,明晰认知。这种独特的互助学习,以学生的发现和反思为基础,比教师的直接告知效果好得多。
  四、鼓励存异,强化“互助课堂”的延伸
  虽然课文有基本的价值取向,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将学生的思维指向统一的目标,而需要在尊重文本核心取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利用互助学习的平台,将学生的思维推向远方。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桥》为例,老支书为了拯救群众,居然拽住自己的儿子,结果父子双双牺牲。很多学生对老支书的做法产生了疑问,然而这种疑问正是学生解读文本、感知人物的过程。于是,笔者顺势搭建交互合作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在灾难来临时,老支书就应该承担起保护群众的职责,此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也有学生认为,老支书舍己救人,却还要求儿子跟他一样,这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这两种认知看似完全相悖又水火不容,但其本质有着极强的内在关联。老支书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这是他作为父亲的人性光辉。这样的互助式学习,既激发了学生感知人物的方式,也深化了他们对人物立体化的体验。
  五、推进评价,蓄积“互助课堂”的动力
  互助课堂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学情、目标、策略、思维和评价等不同的维度入手,夯实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作者借助“烈火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要留清白”等关键性词语,展现了石灰的“一生”,诗人于谦将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形成了“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的表达境界。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时,就将重点设定在诗歌中的事物与诗人内在的关联上。在这样的互助学习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能找准人与物之间的对接点。而在小组合作评价时,很多学生又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反思自己的认知,从而对这首咏物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在这一教例中,笔者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仅仅设置在新授环节上,而是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体悟之后,借助合作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对他人的解读进行“悦纳”,构建了更多维、更有价值的认知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海蓉.快乐学习,兴趣为引——论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J].课外语文,2020 (10).
  [2]王学进.构建契合儿童需要的习作教学[J].教育视界, 2020 (8).(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石榴街道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生命个体,是始终变化、充满差异的人,因此班级管理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教师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既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考量班主任应突能力及带班智慧的重要试金石。班主任不能将突发事件看作班级发展的阻碍力量,而要将其视为全新的起点,在突发事件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力量。  一、提升班主任的應急能力  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他们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信息量呈指數暴涨,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大数据能更好地对学校进行管理,能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依据,能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新时期大数据的特点,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学校管理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学校管理 变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人们在使用文
项目化学习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体验为路径,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学生整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持续而深入的探究,最终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宜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项目化学习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主张以问题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笔者结合“指尖上的安全”一课的教学,谈谈探究性学习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成
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在过去,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就是简单的模仿,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思维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师应当将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放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由浅表引向深处。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没有思维,知识就
摘要: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思辨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系统性的阅读,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向,也是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新趋势。由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为题,展开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思维、培养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切实提升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有效实现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属于必修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一、设计问题诱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科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统编版教材就紧扣语文课程的这一核心定位,依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为此,教师要掌握教材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在两者相得益彰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借人文主题浸润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指向感知和意识层面,是推动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依托。它与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擎、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创新、建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生物教学应当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教学 学习力提升  初中生物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