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刊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更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刊编辑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时代使命的践行者,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对党刊编辑记者的具体要求,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
踏踏实实走基层,做真实有生命的新闻
党刊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作为一名党刊工作者,要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就要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将真实视为新闻的第一生命。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基层,做为民服务的践行者,要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民情民意民声,扎扎实实推出一批有见地、有生命力、内容真实鲜活、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
老新闻人范敬宜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也说“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我们要继承新闻前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党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媒体及媒体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作为党刊工作者,坚持新闻党性、真实性原则,就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深入基层,真实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安危冷暖,真实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及时把宁夏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充分宣传报道,扎扎实实推出一大批有见地、有生命力、内容真实鲜活、指导性强、推动工作有力的新闻作品。
实实在在转作风,做有担当有情怀的新闻
编辑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主体,编辑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作为党刊工作者,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必备条件,这也是党刊工作者的终身追求。
一个人作风的优良与否,其外在表现形式可能是工作责任心强与不强、抓工作实与不实、工作细节严谨不严谨、工作质量高与不高的问题,但其实质则是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党性修养好不好、使命感责任感强不强、自我要求严不严、群众感情深厚不深厚的问题。作为党刊工作者,只有始终“不忘初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理想、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含糊、不动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才能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只有常想想自己是谁,身上的责任是什么,扎扎实实转作风才有方向、目标和动力,才能自觉把准时代脉搏、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提高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感染力、引导力,不断提高党的宣传工作质量水平,才能成为一名有时代担当、有人民情怀的党刊工作者。
认认真真改文风,做鲜活有温度的新闻
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人民的立场、观点和主张,这是对党的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而要不断提高宣传效果,就要不断提高通过生动的新闻形式吸引读者、赢得广大群众支持的本领。换句话说,新闻宣传报道必须认认真真改进文风,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让新闻报道入耳入脑入心。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八股文章,千人一面、毫无生机的官样文章,是不可能让党的政策走入群众心坎的。
文风正与不正,反映的是作者文化理论修养水平高与不高的问题,更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强“三性”、增“四力”,“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用功改文风”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贴近普通百姓,积极改进文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共鸣,发挥新闻报道应有的作用。新闻的灵魂是导向正确和真实,做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践行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地在唱响主旋律、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的同时,赋予新闻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新时代的新闻实践中,更好地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新篇章。
2019年7月1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到全区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单位宁夏日报调研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时,对新闻媒体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群众在哪里,宣传报道就要跟进到哪里,要多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把握好时度效,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媒体改革,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出台,为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民情民意民声,才能转变作风;只有踏踏实实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实践中形成认识,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体现群众意愿,才能改变文风;只有心贴心地与群众在一起,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才能饱含深情地推出一大批有见地、指导性强、有血有肉、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践行者。
(作者单位:《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章 立
踏踏实实走基层,做真实有生命的新闻
党刊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作为一名党刊工作者,要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就要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将真实视为新闻的第一生命。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基层,做为民服务的践行者,要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民情民意民声,扎扎实实推出一批有见地、有生命力、内容真实鲜活、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
老新闻人范敬宜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也说“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我们要继承新闻前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党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媒体及媒体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作为党刊工作者,坚持新闻党性、真实性原则,就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深入基层,真实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安危冷暖,真实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及时把宁夏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充分宣传报道,扎扎实实推出一大批有见地、有生命力、内容真实鲜活、指导性强、推动工作有力的新闻作品。
实实在在转作风,做有担当有情怀的新闻
编辑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主体,编辑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作为党刊工作者,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必备条件,这也是党刊工作者的终身追求。
一个人作风的优良与否,其外在表现形式可能是工作责任心强与不强、抓工作实与不实、工作细节严谨不严谨、工作质量高与不高的问题,但其实质则是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党性修养好不好、使命感责任感强不强、自我要求严不严、群众感情深厚不深厚的问题。作为党刊工作者,只有始终“不忘初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理想、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含糊、不动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才能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只有常想想自己是谁,身上的责任是什么,扎扎实实转作风才有方向、目标和动力,才能自觉把准时代脉搏、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提高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感染力、引导力,不断提高党的宣传工作质量水平,才能成为一名有时代担当、有人民情怀的党刊工作者。
认认真真改文风,做鲜活有温度的新闻
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人民的立场、观点和主张,这是对党的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而要不断提高宣传效果,就要不断提高通过生动的新闻形式吸引读者、赢得广大群众支持的本领。换句话说,新闻宣传报道必须认认真真改进文风,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让新闻报道入耳入脑入心。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八股文章,千人一面、毫无生机的官样文章,是不可能让党的政策走入群众心坎的。
文风正与不正,反映的是作者文化理论修养水平高与不高的问题,更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强“三性”、增“四力”,“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用功改文风”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贴近普通百姓,积极改进文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共鸣,发挥新闻报道应有的作用。新闻的灵魂是导向正确和真实,做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践行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地在唱响主旋律、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的同时,赋予新闻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新时代的新闻实践中,更好地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新篇章。
2019年7月1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到全区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单位宁夏日报调研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时,对新闻媒体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群众在哪里,宣传报道就要跟进到哪里,要多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把握好时度效,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媒体改革,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出台,为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民情民意民声,才能转变作风;只有踏踏实实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实践中形成认识,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体现群众意愿,才能改变文风;只有心贴心地与群众在一起,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才能饱含深情地推出一大批有见地、指导性强、有血有肉、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践行者。
(作者单位:《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