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给予儿童巨大的想象空间。近几年,绘本已逐渐成为儿童青睐的读本和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教本”。在我看来,只有基于儿童学习需要的绘本阅读教学,才是真正有益、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本文旨在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执教绘本《朱家故事》的实践和探索。
一、精心选择绘本内容
绘本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精心选择绘本内容。为此,应注意三点。一是图画富有美感,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是故事内容新颖、有趣,贴近儿童生活。三是故事主题对儿童成长起引领作用。
当前,大部分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为此,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以超现实手法创作的绘本《朱家故事》。故事涉及性别平等、家庭文化等主题,文字比较简洁、情节富于想象,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另外,故事的图画充满趣味,隐藏着富于变化的细节,学生可在阅读中边寻找、边欣赏。总之,通过故事与图画的结合,学生能充分享受阅读绘本的乐趣。
二、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为孩子提供趣味盎然的作品,其原则是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中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给《朱家故事》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提升对“家”的认识,学会承担责任。二是通过“导”“猜”“说”“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图文阅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读了这个故事,喜欢这个故事,并乐于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那么这样的绘本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既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又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领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能力的提升呢?
1.引导“猜想”,激发兴趣
“猜想”是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是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是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猜想”不仅激发孩子的想象,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和文中的省略之处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以此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同时,让孩子在教师的讲述或自己的阅读中获得印证,从而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例如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图是:妈妈面无表情地弯着腰,背对脸上满是笑容的爸爸和两个孩子,这暗示了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此封面图引导孩子“猜想”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绘本《朱家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到处找不到朱太太,壁炉架上有一封信,朱先生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纸……”到此,故事戛然而止,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猜想”:“朱太太会在信上写什么呢?”就这样,学生尽情猜想、积极参与,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此起彼伏。然后,教师揭示朱太太在信中写的内容:“你是猪”,旨在使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细心读图,丰富想象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完整的故事。《朱家故事》的作者安东尼·布朗曾说:我画图时,很喜欢加上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常常会忽略它们,但多读几遍后就会有崭新发现。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细心读图,体会图文背后的意蕴。例如可充分利用《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干家务活时”的组图,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发表意见。事实证明,孩子是读图的天才,他们能够看到许多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朱太太干活时总是一个人,弯着腰、低着头,很孤独”;有的孩子说:“我发现看不清朱太太脸上的表情”;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图的颜色比较暗淡。”由此,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进一步深思:“这幅图画,作者要告诉大家什么?”
3.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那么,如何在阅读故事和互动交流中,使学生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例如在《朱家故事》的教学阅读分享环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讨论话题: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你们家里,是不是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经验好吗?你觉得朱太太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完成许多的家务活呢?在一个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怎样做,这家人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呢?
通过话题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从故事走向生活,从他人走向自己,从现象走向本质,最终达到叩问心灵的目的。
绘本阅读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基于儿童的学习需要,精心选择读本,科学制定目标,多思考“教什么”。二是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合理采用教学策略,多探讨“怎么教”。只有将这两个关键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绘本阅读教学对儿童学习成长的帮助。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一、精心选择绘本内容
绘本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精心选择绘本内容。为此,应注意三点。一是图画富有美感,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是故事内容新颖、有趣,贴近儿童生活。三是故事主题对儿童成长起引领作用。
当前,大部分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为此,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以超现实手法创作的绘本《朱家故事》。故事涉及性别平等、家庭文化等主题,文字比较简洁、情节富于想象,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另外,故事的图画充满趣味,隐藏着富于变化的细节,学生可在阅读中边寻找、边欣赏。总之,通过故事与图画的结合,学生能充分享受阅读绘本的乐趣。
二、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为孩子提供趣味盎然的作品,其原则是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中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给《朱家故事》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提升对“家”的认识,学会承担责任。二是通过“导”“猜”“说”“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图文阅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读了这个故事,喜欢这个故事,并乐于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那么这样的绘本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既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又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领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能力的提升呢?
1.引导“猜想”,激发兴趣
“猜想”是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是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是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猜想”不仅激发孩子的想象,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和文中的省略之处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以此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同时,让孩子在教师的讲述或自己的阅读中获得印证,从而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例如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图是:妈妈面无表情地弯着腰,背对脸上满是笑容的爸爸和两个孩子,这暗示了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此封面图引导孩子“猜想”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绘本《朱家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到处找不到朱太太,壁炉架上有一封信,朱先生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纸……”到此,故事戛然而止,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猜想”:“朱太太会在信上写什么呢?”就这样,学生尽情猜想、积极参与,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此起彼伏。然后,教师揭示朱太太在信中写的内容:“你是猪”,旨在使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细心读图,丰富想象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完整的故事。《朱家故事》的作者安东尼·布朗曾说:我画图时,很喜欢加上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常常会忽略它们,但多读几遍后就会有崭新发现。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细心读图,体会图文背后的意蕴。例如可充分利用《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干家务活时”的组图,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发表意见。事实证明,孩子是读图的天才,他们能够看到许多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朱太太干活时总是一个人,弯着腰、低着头,很孤独”;有的孩子说:“我发现看不清朱太太脸上的表情”;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图的颜色比较暗淡。”由此,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进一步深思:“这幅图画,作者要告诉大家什么?”
3.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那么,如何在阅读故事和互动交流中,使学生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例如在《朱家故事》的教学阅读分享环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讨论话题: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你们家里,是不是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经验好吗?你觉得朱太太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完成许多的家务活呢?在一个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怎样做,这家人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呢?
通过话题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从故事走向生活,从他人走向自己,从现象走向本质,最终达到叩问心灵的目的。
绘本阅读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基于儿童的学习需要,精心选择读本,科学制定目标,多思考“教什么”。二是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合理采用教学策略,多探讨“怎么教”。只有将这两个关键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绘本阅读教学对儿童学习成长的帮助。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