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随着对学生人文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已经逐渐成为高中生物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为了将人文精神更好地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笔者对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探究,在文中阐明了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并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人文精神教育;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与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渗透人文精神,积极将五彩斑斓的世界展示给学生,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自然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猎豹的矫健身姿、孔雀的绚丽多彩来感受动物的形态美;通过杨树高大笔直的树干、荷花淡雅清新的花瓣来感受植物的形态美;通过大海的汹涌澎湃、雪花的潸然飘落来感受大自然的动态美。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生命意识的强化
  在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不息应该是最让人惊叹的。任何生物都有足够强的抗逆性和高度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无论环境条件多差,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存在。然而,如今有一些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生命的含义,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更不懂得珍爱生命,尤其是对处于发育不成熟且较为叛逆的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尤为严重。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岩石缝里生长的松树来等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物种来感受生命的顽强,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
  3、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环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物知识教学与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根据藻类、苔藓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水、空气是否遭到污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且能够产生氧气。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将一些知识点作为渗透人文精神的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因为无机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而存在的,人类要想在这个大的生态环境下生存,就必须保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虽然当今的教育提倡人文精神教育,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如今的教育却缺少对学生人格的教育。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
  2、带学生走进自然,注重审美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想要学好生物,就要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这个“最好的老师”来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太拘泥于课堂和课本,而应尽可能多的带学生走进自然,通过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等自然、真实的课堂来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欣赏生命的美丽、感叹生命的顽强的同时来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此外,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被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吸引,在内心深处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进行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针对某一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然会在头脑中努力搜索学过的知识,或者通过查阅资料来丰富自我认识。因此,学生不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巩固,而且通过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然会提高。
  三、结语
  生物虽然属于自然学科,但是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高中的生物教学,只有将科学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让人文精神有效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生物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艳秋.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2)
  [2] 徐慧琴,曾丽霞,何桢,张灿,杨雪,熊丽,刘德立.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其他文献
摘要 现阶段,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渴望愈发强烈。在原有的初中物理授课实践中,受教育者往往是呈现被动性接受情况,这种原有的授课方式属于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也不尽人意,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篇首段落阐释了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的诸多益处,进而对当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
目的组织工程化颌下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有生物活性的种子细胞与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可降解生物材料植入体内,使细胞继续增殖分化维持其功能,并最终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分泌
摘要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实效  G633.6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PYM局部注射对兔唇肌肉组织的影响,并检测肌肉中bFGF和VEGF的表达,为临床应用PYM治疗唇部血管瘤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8个月健康家兔28只,体重2.0~2.5kg,雌雄不限,取其中24只家兔为实验组,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A组为高浓度组(2.7mg/ml)B组为中浓度组(1.6mg/ml)组为低浓度组(lmg/ml)。另4只为盐水对照组(D组),各组按
【摘要】随着乡镇劳动力的转移,以及离婚现象的增多,造就了一大批的“非主流”学生,这些留守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是现阶段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做好乡镇中学“非主流”学生教育工作,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镇中学;“非主流”学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一、乡镇中学“非主流”学生的状况    1.1 自卑自负  总认为自己被“冷落”,
目的: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组织中改建最为活跃的组织之一,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地改建之中。本实验主要对大鼠戴用
【提要】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中等生”在每个班上至少占50%以上,他们成绩平平,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勤奋好学,令老师赏心悦目, 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事生非,令老师焦心不安。在班级里他们既不显山露水,也不自暴自弃。这些学生虽然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着。老师若能对这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加以关注,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多加鼓励,给足他们自信,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