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大脑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脑保命


  小威廉出生后不久就频发癫痫,平均每天高达80多次。除了浑身抽搐,癫痫还会引发危险的呼吸暂停。小威廉一天天长大,他的癫痫也逐渐恶化。癫痫不但影响他的生活,也一点点蚕食他的生命。随着耐药性的逐渐提高,手术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小威廉的病情源于大脑皮质发育异常,这是癫痫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胚胎发育阶段,小威廉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没有像正常人那样扩散,从而导致他的大脑右额叶和右颞叶存在畸形,并最终导致癫痫频繁发作。额叶是负责处理人格、情绪等较高级心理功能(如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的重要脑区,它还负责控制部分肌肉活动。颞叶则是负责处理听觉和一些视觉信息的脑区,与记忆也有关。


完成部分脑切除手术的小威廉

  为了彻底根除癫痫,小威廉需要移除至少1/3的右脑,也就是整个大脑的1/6。切除脑组织听上去十分可怕,但早在1938年,一名16岁的加拿大女孩就通过切除右半脑治愈了癫痫。医生预计,手术后威廉很可能会失去一部分视力,无法再使用左手,甚至将彻底失去行走能力,智商也会稍低于同龄人,而且小威廉还只有60%的概率能彻底摆脱致命癫痫。

出乎意料的结果


  2014年的一天,经过9个小时的漫长手术,小威廉被推出了手术室。医生说:“手术很顺利,接下来的康复要靠小威廉自己。”
  幸运的是,手术后小威廉的癫痫没有再发作过。在专业康复师的帮助下,小威廉从练习微笑这种最简单的肌肉控制开始,慢慢恢复了大部分功能(但他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尽管康复过程十分缓慢,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小威廉居然能和正常儿童一样上学。不仅如此,他的老师还夸奖他在课堂上表现优秀,说他总是自愿大声朗读课文,并且吐字比其他孩子更加清晰、流畅。


虽然被切除了1/6的大脑,但是9岁大的小威廉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

  通过磁共振成像,科学家发现小威廉的左脑接替了他失去的脑区的功能。这种大脑邻近脑区接管受损或缺失脑区功能的现象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之一。“神经可塑性”是大脑适应变化的一种能力,即大脑会重组神经元通路,强化或弱化某个脑区,或者补偿受损脑区的功能。

大脑并非一成不变


  20世纪初期,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卡哈尔曾经断言:“在成熟的大脑中心区域,神经通路已经固定,完成发育,并不会再改变。神经元会死去,但不会再生。”


大脑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也就是越用越聪明

  大脑神经元的不可再生论一度被尊为神经科学界不可撼动的教条。不过,进入20世纪后半叶,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下,这个教条逐渐瓦解。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几乎每天都在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并不一定需要长出新的神经元。人脑中有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每当你学会一项新技能,无论是学会一道新菜,还是学会一门外语,你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都和学习之前有些许不同。这同样是“神经可塑性”的一种表现。当我们学会一样技能时,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变得更高效,大脑皮质也更加活跃。

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有什么不一样?


  2000年,英国科学家意外发现,伦敦的资深出租车司机比其他职业的成年人拥有更大的海马体。这些司机对伦敦大大小小6万多条街道就像对自己家一样熟悉。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找路等功能的脑区,更大的海马体是这些司机熟悉道路的重要原因。


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更善于记住道路和一心多用

  那么,到底是伦敦如迷宫般复杂的城市街道网络导致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变大,还是只有更大海马体的司机才能在伦敦复杂的道路网络中穿行自如?经过数年研究,多位科学家共同得出结论:在新入行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熟悉了伦敦的道路情况后,他们的海马体的确比入行前更大,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神经可塑性。
  科学家还发现,这些出租车司机似乎比一般人更善于一心多用。他们能够一边听着车上播放的音乐,一边和乘客谈笑风生,一边记着在哪个路口该右转,一边警惕着路上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忙里偷闲还要端起咖啡杯喝上一小口——杯里的咖啡一滴都不会洒出来。这种看似平常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可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我们的听觉、视觉和手脚动作由不同脑区控制,普通人一般只能专注于一个任务,连一心二用都很难,更别说一心多用。科学家猜测,长时间驾驶让大脑神经元以更高效的方式连接,这就是这些司机能一心多用的秘密。
  掌握驾驶技能者的大脑都会发生变化。当我们第一次坐上驾驶位,准备学习驾驶时,会觉得同时操作方向盘和踩踏板很困难。但只要开上几年车,你甚至都不会注意到方向盘和踏板,由此可见,多年的驾驶经验已经改变了你的大脑。


出租車司机的海马体比普通人更大,这让他们更善于一心多用

戒酒多晚也不算晚


  大脑可塑性意味着各种不良习惯是可以纠正的。每当我们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比如拿起酒瓶倒上一杯酒并喝掉,我们的大脑都会强化这一系列动作所需要使用的神经元通路。久而久之,习惯就养成了。而戒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个新习惯替代饮酒的习惯,让大脑适应新的神经元通路,那么饮酒者对酒的依赖会逐渐消失。
  酒对大脑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每天都要喝点小酒的人,其大脑对乙醇(酒精)逐渐变得不敏感。因此,要获得和最初饮酒时同样的快感,他们必须加大饮酒量。如果这些长期饮酒者突然停止饮酒,那么他们的大脑就很难分泌具有舒缓精神效果的神经递质,其结果就是浑身难受。乙醇对大脑的损伤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乙醇会影响海马体,从而影响饮酒者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乙醇还会导致前额皮质萎缩,影响饮酒者的决策力、判断力和自制力。
  反之,如果一个人下定决心戒酒并严格执行,那么其大脑也会逐渐修复之前由酒所造成的损伤。2015年,科学家对多名戒酒者进行脑部扫描发现,在戒酒仅一周后,这些人的额叶和小脑等几个关键脑区的体积就比戒酒前明显增加,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比戒酒前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東南亚有一种“男爵毛毛虫”,堪称伪装大师。它以杧果树的叶子为食。为了躲避捕食者,它进化出了复杂的外形和与叶片融为一体的颜色。  你能看出以下每张照片中都藏有一只“男爵毛毛虫”吗?
期刊
近日,一座奇怪的高塔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竖立起来。高塔建成后的高度为25米,其上安装了40个大型风扇,目的是改善高塔周围1平方千米内区域的空气质量。建造这样的风扇塔的目的是将周围的空气吸入,过滤后再由风扇吹出。新德里的空气质量十分差,其细颗粒物指标长期处于有害范围。有科學家指出,风扇塔或许可以提高局部空气质量,但绝非根本解决方法。
期刊
双脚和肚皮朝向天空、背部朝向地面——近日,一张记录一头豆雁(因其黑色喙上的黄色豆粒状黄斑而得名)奇怪飞行姿势的图片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图片中的豆雁神态悠然,显然并不是飞行失误。那么,这头豆雁奇怪的躺飞行为要如何解释?  有动物学家以为,豆雁在飞行时,其视角主要面向地面,身后则是它们的盲区。为了避免被猛禽盯上,一些豆雁会时不时地翻转身体,做出躺飞姿态,以便观察后方空域。躺飞姿态还有利于延长滑翔时间,能
期刊
这是迄今细节最清晰的大脑神经元3D渲染图像,取材于一位45岁的癫痫症患者的大腦。该患者因接受左海马体(引发其癫痫的区域)切除术而不得不同时切除覆盖在其左海马体上的一部分健康脑组织,而这幅图像就来自这部分组织。  图中包含约5万个脑细胞,它们之间形成了1.3亿个神经元连结。该图像足有1.4拍字节大小,相当于700台2000吉字节(Gb)容量电脑的容量总和。
期刊
鄭州大学考古团队近日发表论文,研究人员利用碳14测年分析,确定了河南荥阳的官庄遗址中的一个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官庄遗址修建于约公元前800年,并在约公元前450年被遗弃。自2010年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考古工作者不但在官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布币,还发现了铸币用的陶范。陶范的发现表明该遗址曾经开展过钱币铸造工作。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流通的铲状铜币,又称铲布。  通过进一步发掘,
期刊
在美国西南地区,每逢旱季来临,炎热缺水之际,野驴和野马便会寻找合適的地点,在土壤中挖洞寻找地下水。  马科动物掘的井,为其他许多动物提供了主要的水源。比如,当溪流干旱到断流时,马科动物打的井便成为周边唯一的水源,其他动物会成群结队地赶来蹭水喝,这些动物中有迁徙的鸟类,也有黑熊,甚至还有狮子。  这些井除了在旱季能救许多动物一命,对于植物来讲也有很大作用。比如棉花苗就需要潮湿、开阔的环境生长。科学家
期刊
生活在北冰洋周围海域的大西洋鲱鱼天生携带抵抗严寒的抗冻基因。在抗冻基因的帮助下,大西洋鲱鱼能够合成一种特殊的抗冻蛋白质,从而阻止血液和细胞中出现冰晶。奇怪的是,科学家近日发现,胡瓜鱼也携带抗冻基因,而且与大西洋鲱鱼的属于“同一型號”。两个关系遥远的物种为何会携带同样的基因?  胡瓜鱼和大西洋鲱鱼无法杂交,因此,科学家提出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抗冻基因是“跳”到胡瓜鱼的染色体中的,即一个物种的基因片段
期刊
在2021年東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83秒的亚洲短跑运动员的最快成绩,他也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跑进10秒的短跑运动员。100米跑进10秒是什么水平呢?根据国家运动员分级标准,国家三级短跑运动员的合格线是12.64秒,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合格线是10.93秒。每提高0.1秒,运动员都要进行大量训练,不仅是加速策略和肌肉力量,连反应时间都要严格控制。放眼全世界,有记录以来跑进10秒大关
期刊
工作船在开采海底钻石  在非洲纳米比亚西海岸的某片海域,6艘巨大的工作船正在海上作业。长达13米的软管从工作船一直深入海底,泥沙、砾石和大石块等海床沉积物以每小时60吨的速度被吸入船舱。这些船只正从距离海岸不远的海底开采钻石。  在工作船上,振动架和旋转滚筒将大块岩石粉碎成小块。沉积物经过清洗和筛分,不含钻石的岩石和泥沙被重新送回海底,分离得到的钻石被装进钢制手提箱,然后被直升机马不停蹄地运往不远
期刊
為啥都长成螃蟹样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的海域,生活着一种带斑点的海葵蟹,名叫红斑新岩瓷蟹。但很少有人知道,虽然瓷蟹叫蟹,也有着蟹的外表,但它们其实是虾,属于铠甲虾总科。其实,不仅红斑新岩瓷蟹,而且帝王蟹、寄居蟹和椰子蟹等动物都不能算是螃蟹,而是属于异尾下目。只有短尾下目动物才是真正的螃蟹。  上述的这些“假螃蟹”和“真螃蟹”都是从十足目动物进化而来的。但不知为什么,“假螃蟹”通过一次次进化和筛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