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人每天都特别开心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日,一个熟人发了条朋友圈:发现朋友圈里的人每天都特别开心。他们是真的特别开心还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看罢,我不由地笑了一下,心想:也从未见你发出什么忧伤的内容呢,大部分是母慈子孝、美食美景,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看来,这位熟人生活中也有许多晦暗的时刻,想要说点什么,想了想,然后算了吧。
  有次参加活动偶遇一位老同学,她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说一见到家长群有人爱发国外游玩的照片,气就不打一处来。什么“去趟欧洲好便宜”,成心炫耀的吧。
  我说,也不一定啊,人的心理很微妙,没准儿是缺什么才想要炫耀什么。可能是好不容易出国旅游一次,必须大炫特炫一下,否则觉得对不起花出去的钱。再说,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言不发在潜水呢。晒娃、晒游玩这类,如今已经是朋友圈的清流了,朋友圈对很多人的意义只是发广告和做宣传。
  微信出现几年之后,变成了普及的通信工具,社交场合见面人们不再交换名片,而是理直气壮要加微信预设你必定有,必然用,必须加,虽然加了也并不说话,如果备注不及时,甚至忘了这人是谁。可组织活动建微信群是必要步骤,公司和学校也都把微信当成理所当然的工具。做家长的要时时盯着群里老师的指示,做下属的要24小时注意群里的动向,新的技术总会引发新的负担。
  圈子一扩大,生态复杂了,使用者的心态也随着变化。那些晒心情、嘚瑟自拍、记录生活感悟、九宫格晒娃,都不常见了太不成熟。有诸多仁人志士友情提示朋友圈使用守则:作为一名成熟公民,发朋友圈要注意各种事项。时刻牢记朋友圈是隐形简历和形象宣传片,可以打造人设,要尽量展示自己是个有趣有用有能力的人,不发负能量内容,不说自己不好的事情,宣泄情绪和自嘲都尽量不要,万一别人当真了呢。
  随着越来越多陌生人的加入,朋友圈里的朋友含量被稀释了,甚至潜伏着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一个朋友发圈吐槽了几句甲方要求太多,就被某个暗中观察的潜伏者告密,在公司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之前有个在不恰当场合翻了白眼而成为热点的女士,短时间内有大量私照流出,想必是她朋友圈里的人贡献出来的。朋友圈的照片更加便于人肉搜索,看热闹的都不嫌事儿大。
  经过几次洗礼之后,设置成仅开放三天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产生了被害妄想症:那些躺在朋友圈里从不点赞也不评论,没有任何互动的人,是想伺机害我吗?还是有一些内心强大坚持分享自己生活感受的人,看了他们的朋友圈,就了解他们的所见所想,仿佛在网络上参与他们的生活,总觉得天涯若比邻,自己仿佛是和他们更熟悉。我喜欢也佩服那样的人,有时候也想:时代太过匆忙,很多朋友没有时间相见,甚至不会在网上聊天,只有朋友圈这么一点点自我呈现,让彼此产生联系。如果某一天,大家都一言不发未免太无味。
  不过,就像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和对人礼貌友好之间很难把握好尺度一样,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和隐私保护,也充滿着矛盾。如何选,没有答案,总在博弈中平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子诗《九月》的细致分析,解读了海子的内心情感和创作时的孤寂感情寄托,这种情感的流动是海子随着生命情绪的流动而自然的流露。  关键词:海子 《九月》 孤寂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人们认识海子,或许大都缘于那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该诗已被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人,各种当代诗选集也纷纷将其收选,甚至一些房地产商把该诗作为吸引顾主眼球的广告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深入人心,广
摘 要:贾琏是《红楼梦》 塑造的一个复杂的人物,他表面惧内,背地拈花惹草,乃至浪荡成性。然而,尚不失善良底线。贾琏的人性与堕落是由社会和家庭诸多原因造成的,他的放纵声色、玩世不恭说明了荣宁二府走向没落的必然,贾琏的“非意淫”也是从反面阐述作者的“意淫”观。  关键词:贾琏 人物塑造 人性与堕落  《红楼梦》中塑造的荣宁二府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往来、恩怨、矛盾、离合,都是当时社会的凝聚与浓
摘要:生存的焦虑是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对个体生命危机和生存痛苦的深度思考,我们以此角度切入,对顾城诗歌展开一种疗伤式批评。另外,在文学的世界中,空间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场景,文学的空间也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有意味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遵循生命成长轨迹的循环,在有意味的空间关系上形成典型的虚与实的对比。不仅如此,有意味的留白也让这首诗达到蕴蓄深厚、余味深长的艺术高度。最后,“任性的孩子”是
摘 要: 抗日神剧是对历史的超文性戏仿,它是以历史为母本从而派生出的一类畸形的影视剧,它具有滑稽性、含混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滑稽性使得抗日神剧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审查制度也为抗日神剧的出现推波助澜,正是审查制度的高压态势催生了千奇百怪的抗日神剧,而抗日神剧的出现也是对这种审查制度的一种反讽,表现出后现代对历史的解构和反抗。面对抗日神剧,精英分子和大众人群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精英分子指
【人物小传】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在
摘 要:《秋天的怀念》三次提及菊花。初提菊花,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是自我封闭的;再提菊花时,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成长,对于命运和人生进行初步探索;终赏菊花,实际上也是史铁生精神世界的感悟新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 菊花 自我封闭 初步探索 感悟新生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看似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的散文。全文通过三次“看花”展开脉络:为了让残疾的史铁生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希冀,母亲提议去看菊花
摘要:艾芜作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在边地小说的创作方面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滇缅地区有着特殊的感情,可以说,云南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南行记》奠定了他在边地小说书写上的地位。艾芜在滇缅地区的流浪生活和边地体验奠定了《南行记》的写作基础,他将滇缅地区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相融合,并且在书中对滇缅地区的“边缘性”小人物进行书写,表现他们蛮荒的野性美与自然的人性美的结合。艾芜在书写《南行记》的同时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墓志铭别出心裁、风格迥异,仔细琢磨,与这些人自身的性格又非常契合。  格斯:终于,真正的冒险开始了。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聂耳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萧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司汤达: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
摘 要:凌祉媛为清代杭州才女,本文介绍了其才德兼备的人生历程、温暖美好的生活细节以及执着清丽的诗词创作。  关键词:凌祉媛 人生 诗歌世界  凌祉媛,字芷沅,钱塘人。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为凌达夫之次女。年十岁通音律,能吟咏。年二十,归杭郡文学生丁丙,为其续妻。结缡二年,母患风疾,故常归宁侍奉。母病剧,祷于神,愿以身代。后芷沅染病,咸丰二年(1852)五月卒,年仅二十二岁。著有《翠螺阁诗
摘 要: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关乎《霍小玉传》的研究十分繁荣。大体来说,表现在突破了20世纪研究的沉寂局面,研究视野既有创作动机等外围考证,也有作品本身解读。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霍小玉传》相关研究景象总体略有式微,但前中期仍因作品的可读性与可研究价值而广受青睐,成果斐然。通过对近十年 (2010—2020) 《霍小玉传》相关研究进行细致的梳理爬抉,文章拟综合论述其呈现的繁荣面貌,并对创新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