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大纲也特别强调实验能a在首要地位。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是高中力学实验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加速度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起桥梁作用一个关键量,所以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考题中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的测加速度。随着近年新课程改革和深入,在未来高考命题中会有更多的有关加速度的创新型命题出现。现就高考物理加速度问题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代数方案  此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课程较之传统课程缺少了系统性理论的指导,比传统教学模式又多了一些创新性的优势。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本文浅谈一下任务驱动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任务
摘 要:当今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倡目标教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也有裨益。从而避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实际。  关键词:教学目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确定学习目标;学生的能力范围  怎样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期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评价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落实课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与学是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赢得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年龄特点,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  快速、自然、有效地导入新课,是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那么在学科特点比较显著的生物课堂中,生物学科教师如何转型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潮流?  关键词:生物课;教育观念;转型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教育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
摘 要:美术课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美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众所周知,由于目前升学制度及国内教育大形势的原因,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那么,如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既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的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