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变成“手机儿童”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而装载着各种软件和游戏的智能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有孩子的家庭带来新的担忧:孩子玩手机的“瘾”越来越大,问题也接踵而来——视力受损,不爱与人交流,专注力下降……
  “音乐教父”罗大佑在1983年创作的《未来的主人翁》中唱道:“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的发明变成电脑儿童。”快30年过去了,他对人类未来的预言如今正悄悄地实现。人们发现,很多孩子不仅成为了“电脑儿童”,而且还成为了“手机儿童”。那么,该如何戒掉孩子的“手机瘾”呢?
  幼教专家认为,如果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他玩,但要限定时间,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
  家长在给孩子玩手机之前,应该先和孩子约定好玩的时间,时间一到就要坚决执行。当家长把手机拿走时,有些孩子可能会哭,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捕捉大人的心理,试大人的底线,如果家长屈服了一次,第二次就很难坚持了。当孩子哭时,家长可以在旁边陪伴他,并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玩手机,但是我们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你还想玩,明天再玩吧。”然后抱一抱孩子,让他知道大人理解他想玩手机的心情。孩子这么哭闹两三次后,他就会明白,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约定好的就必须遵守。
  其实,很多孩子喜欢玩手机,都是由于家长太忙,陪孩子的时间太少造成的。当父母正忙着自己的事情,需要孩子安静地待在一旁时,他们常常会塞给孩子一个手机,孩子就会被智能手机中形形色色的图案和游戏吸引并安静下来,手机成了“电子安抚奶嘴”。
  幼教专家表示,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是戒掉孩子“手机瘾”的最有效手段。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抛开其他一切事,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用心与孩子交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书籍、搭积木、进行户外运动等,让孩子感受到这些活动远比一个人玩手机要有趣得多。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高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了定量的研究,考察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中高
我和老公都精神出轨过,我后来改了,老公却变本加厉。后来在我的吵闹下,老公有所收敛,可现在我们之间已严重不信任。我总是抑制不住地查他的手机和聊天记录;每当看见他和别的女人聊天我就浑身别扭,不舒服,就忍不住和他争吵。而他对我则是漠不关心,有什么话都不和我说。这样过得真的很累。我们都想离婚,又都舍不得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读者:李美华  如今,出轨和网恋已经不是新鲜词汇,更有相当一批人让精神游离在家庭与
期刊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了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李傻傻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他们一现身,便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存在,并且引发着不可拒绝的文学事实:以他们为主体
【新闻背景】  你相信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写一封“我爱你”的“情书”吗?近日,家住大连市西岗区的王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5岁。有一天,班级的一个男孩向她求婚了!原来,这个小男孩经常和她的女儿在一起玩。有一次,男孩说:“我们结婚好吗?”女儿想了想,同意了。男孩还说:“你不害怕吗?”女儿说:“有什么害怕的?”男孩说:“结婚后,要生小孩,会很疼的。”  女儿回家后,跟王女士说她要与那个男孩结婚,这让王女士大吃
期刊
本文对董其昌文论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探讨了董其昌文论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董其昌生活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文章创作成为人们生活和消
本文对“齐诗”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齐诗”作为秦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影响较大,且其重天人感应、喜以“微言”言“大义”、喜以阴阳五行附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