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由女性参与的政治决策不在少数。昔日被男性一手把持的世界政治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巾帼英雄的身影,比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德国总理默克尔等。素有“韩国撒切尔夫人”之称的新任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无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2006年5月,朴槿惠在公开演讲中遭遇意外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是,她痛定思痛,决定以自传记录、总结自己的前半生,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将来。
朴槿惠之所以走上从政之路,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着莫大的关系。1961年,其父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李承晚政权上台,直到1979年遇刺身亡,其间曾6次担任总统一职。从朴槿惠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她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官二代”。尽管12岁就做了“第一千金”,她的生活却是异常简单,母亲陆英修用“朴素”的观念培养子女,不仅青瓦台的总统官邸陈设极为简陋,就连小孩子们也没有给予特殊对待。朴槿惠在这种平常的环境中长大,因而,她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周围的人不分彼此地打成一片。
作为总统的女儿,朴槿惠有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遗憾。在《绝望锻炼了我》里,她提到母亲的一番话,“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找到一个好的伴侣相依为命过日子 。”如果不是母亲遇刺身亡,她也许会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结婚生子,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妇。只是对她而言,这种日子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早早“落幕”。
朴槿惠22岁时,母亲遇刺猝然离世,将她推到了政治舞台的前端。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朴槿惠代替母亲行使“第一夫人”的职责,这使她初次见识了民生的艰难。1979年朴正熙的再次遇刺,无疑使朴槿惠陷入了“绝望”之境。她从代理“第一夫人”的高位跌落到人生的最低谷,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她说,绝望锻炼了她。这段日子被她称作“孤单又漫长的航海”。因为远离了政治的钩心斗角,她得以从旁观的角度看到了“人类对于欲望和权力的执着”,也听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汹涌来袭,整个韩国经济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朴槿惠出于民生的忧虑,决定重返政坛。在次年的选举中,因为缺少竞选经费,她几乎难以为继。这时,村子里的大婶送来了南瓜粥,市场上的大叔筹来了经费。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代表了民心所向。在2012年的大选中,她能以压倒多数的支持率当选,大概也与当初这些朴实无华的大叔大婶们的支持无不相关。
在一次次拜票现场,朴槿惠切实感受到普通百姓对“好的政治家”的迫切呼声。她的一系列顺应民心的举措(向民众道歉、与年轻人交流、为女性员工谋取福利)为其日后的成功当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因为接连爆出腐败的丑闻,她所在的大国家党的支持度几乎降到了谷底。她在危难之时参选,并出任党代表。为了取得国民的信任,在她的带领下,全体党、职人员搬出了气派的党部大楼,在帐篷里办公,体验民生的艰难,并当街向国民鞠躬谢罪,以真诚的道歉一举扭转了颓势。
朴槿惠并不是媒体口中的“冰公主”。相反,亲善与真诚是她赢得民心的法宝。她继承了母亲的温柔仁慈之心,一切以民生為出发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民生之困,将国内的就业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绝望锻炼了我》里,朴槿惠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始终站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普通国民。“使我能默默熬过这一切并最终站起来的,正是在乡村中、在集市上遇到的那些质朴的人们,他们用温暖的双手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正是这份无名的爱让我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的确,如她所言,正是民众的支持,使她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也才有了她今天的成功。
朴槿惠之所以走上从政之路,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着莫大的关系。1961年,其父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李承晚政权上台,直到1979年遇刺身亡,其间曾6次担任总统一职。从朴槿惠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她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官二代”。尽管12岁就做了“第一千金”,她的生活却是异常简单,母亲陆英修用“朴素”的观念培养子女,不仅青瓦台的总统官邸陈设极为简陋,就连小孩子们也没有给予特殊对待。朴槿惠在这种平常的环境中长大,因而,她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周围的人不分彼此地打成一片。
作为总统的女儿,朴槿惠有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遗憾。在《绝望锻炼了我》里,她提到母亲的一番话,“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找到一个好的伴侣相依为命过日子 。”如果不是母亲遇刺身亡,她也许会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结婚生子,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妇。只是对她而言,这种日子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早早“落幕”。
朴槿惠22岁时,母亲遇刺猝然离世,将她推到了政治舞台的前端。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朴槿惠代替母亲行使“第一夫人”的职责,这使她初次见识了民生的艰难。1979年朴正熙的再次遇刺,无疑使朴槿惠陷入了“绝望”之境。她从代理“第一夫人”的高位跌落到人生的最低谷,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她说,绝望锻炼了她。这段日子被她称作“孤单又漫长的航海”。因为远离了政治的钩心斗角,她得以从旁观的角度看到了“人类对于欲望和权力的执着”,也听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汹涌来袭,整个韩国经济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朴槿惠出于民生的忧虑,决定重返政坛。在次年的选举中,因为缺少竞选经费,她几乎难以为继。这时,村子里的大婶送来了南瓜粥,市场上的大叔筹来了经费。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代表了民心所向。在2012年的大选中,她能以压倒多数的支持率当选,大概也与当初这些朴实无华的大叔大婶们的支持无不相关。
在一次次拜票现场,朴槿惠切实感受到普通百姓对“好的政治家”的迫切呼声。她的一系列顺应民心的举措(向民众道歉、与年轻人交流、为女性员工谋取福利)为其日后的成功当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因为接连爆出腐败的丑闻,她所在的大国家党的支持度几乎降到了谷底。她在危难之时参选,并出任党代表。为了取得国民的信任,在她的带领下,全体党、职人员搬出了气派的党部大楼,在帐篷里办公,体验民生的艰难,并当街向国民鞠躬谢罪,以真诚的道歉一举扭转了颓势。
朴槿惠并不是媒体口中的“冰公主”。相反,亲善与真诚是她赢得民心的法宝。她继承了母亲的温柔仁慈之心,一切以民生為出发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民生之困,将国内的就业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绝望锻炼了我》里,朴槿惠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始终站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普通国民。“使我能默默熬过这一切并最终站起来的,正是在乡村中、在集市上遇到的那些质朴的人们,他们用温暖的双手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正是这份无名的爱让我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的确,如她所言,正是民众的支持,使她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也才有了她今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