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资水平主要路径分析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教师的评价偏重于总结性;二是对教师的培训侧重于显性知识,而忽略了隐性知识。对此要加以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更多应采用发展性评价;对教师的培训应两种知识并重。
  【关键词】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总结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03-02
  
  要办好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师资水平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改进教师评价;二是改进教师培训。教师评价不仅是一种有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是教师晋升和奖励的基础。教师评价是激发教师提高水平的内在动力,而教师水平提高的外在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教师培训。
  一、目前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师评价侧重于总结性
  目前对教师偏向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总结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多数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流于形式,评价没有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联系起来,进而导致教师对于评价结果的漠不关心;二是缺乏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同行评价的氛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致使同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三是评价过程缺乏动态发展性。评价活动主要是在年末进行,是一种静态的、总结性的评价,评价很少涉及到有关教师未来发展的内容。四是以量化为主的评价方法忽视那些不易被捕捉的、不便被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五是对于教师评价结果的处理过于功利化,主要是以奖惩为主,重奖轻惩发展。
  2.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着注重显性知识培训、忽略隐性知识培训的问题。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容易获得、容易理解和容易交流的知识,一般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是有形的结构化的知识,具有公共性。隐性知识是未能用符号编码的、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就属于典型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零碎的、个体的、情景化的特点,它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共享。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显性知识,理论界和实践界有很多的研究和经验。从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些大的领域分解出若干知识门类,这些构成了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显性知识基础,也是较容易推广的知识,目前系统的教师培训主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很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他们在对课堂的控制方面有很强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和方式有很强的个人特征。而这些知识很少被显性化,被总结出来加以推广。对于教师专业化而言,这些隐性知识非常重要,仅有显性知识不足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教师必须经过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经过3~5年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这个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构建和轉化的过程。教师的这些隐性知识也应该被发掘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共享。
  二、提高师资水平的路径
  提高师资水平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改进教师评价方式,从偏重于总结性评价转移到偏重于发展性评价上来;二是改进教师培训方式,从侧重显性知识的培训转移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培训并重的方式上来。
  1.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是否公正、评价的作用是否积极、涉及到教师今后如何发展的大问题。对教师的评价,决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数量评价方法上,而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起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其鲜明的“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特点倍受关注。它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总结与完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发展功能和调控功能。它在发挥教师评价的管理功能方面有很强的优点,因此被逐渐重视研究。学校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总结性评价。
  (1)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这就使得教师评价呈现浓厚的主体取向氛围,从而培养激发教师的主体管理意识,改变了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和防御状态。
  (2)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强调自我参照。这种重发展而轻功利的特征直接指向教师心理中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而这种需要正是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师德修养的原始驱动。
  (3)实施同事之间的评价,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师评价应摆脱传统定位,成为“在教师之中”的事情,从而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之间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
  (4)扩大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加强评价的情境性。如:课堂观察、临床督导等中外教育专家总结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都让我们看到教师评价对教师教育培训生活的实际意义,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鼓励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工作和成果。
  (5)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长期的目标。发展性评价转变了与奖惩联系紧密的状况,淡化了评价的鉴定选优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可以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发展,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对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对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从知识转化角度改进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模式则是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培训机构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转化过程。根据野中郁次郎等人的观点:知识间的转化有联合化、内在化、外在化和社会化四种模式,也就意味着对应教师培训方面也应该有四种模式。应从四种模式角度改进教师培训,即做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重。
  (1)系统性知识培训
  联合化是将孤立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聚合到更复杂和更系统的显性知识系统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合显性知识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进修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联合化的过程,学校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进行研究,建构教师的知识体系。目前教师所进行的培训大多是处于这一模式的,这种培训形式是针对教师的显性知识的系统掌握进行的。可以通过授课、讲座、读书等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在培训实践中表现得比较充分。
  (2)案例及实践性培训
  内在化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转变个体的管理行为,改进实践,而不是只记诵这些知识以应付考试或者用于装点门面。教师在接受显性知识(通常是书本知识)之后,必须经过自身的吸收才能达到应用的程度,在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就是知识的内在化,这是由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目前教师培训中,往往过分重视系统性知识的培训,而对实践性的培训和知识应用式的培训重视不足,教师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无法使用,这就是培训中缺乏显性知识隐性化环节的设计。实践证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这些方式是培训中知识内在化的较好方式,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多采用上述方式。
  (3)反思性培训
  外在化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模糊的、未被意识到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自己的经验,把一些书本知识之外的隐性知识总结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提升的过程。我们通常说某位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这种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困境。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反思性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运用自己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经验的总结和不足的借鉴,把经验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在教师培训中注意进行教师反思的相关引领。
  (4)经验传递型培训
  社会化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即直接分享他人直接经验的过程。通过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实现隐性知识在不同主体间的流动和转移。在野中郁次郎等人看来。知识分享不单单要等待显性化之后才可以完成,停留在隐性知识水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被分享。学徒制就是这种隐性知识水平的直接分享过程。近年来,北京、香港等地逐渐在新教师第一年进入学校的过程中采纳了学徒制,以有经验的老教师直接地、手把手地“带”新教师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教师培训的模式不是单一的,因为知识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显性知识的转化,更要重视隐性知识的存在。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显性知识是基础,只有具备教师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专业门槛,成为一名教师;而在进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仅有显性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显性知识的隐性化和隐性知识的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更加重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市场为需求,以企业真实生产内容为教学载体,进行《包装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优化。  【关键词】高职 包装工艺与设备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98-02     《包装工艺与设备》是我校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
短短两三年,数码相机已经从新生事物变成了耳熟能详的产品,技术突飞猛进,同时销量也直线上升.随着产品的丰富和用户群的细化,能够明确地划分为普及、中档、高档和专业各个档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市政道路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从市政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来说,很多市政道路工程都存在着施工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
【摘 要】笔者总结了在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分别在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对推行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00-02  【Abstract】The author ha
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各领域生产中被强调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企业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倒闸操作必不可少,它是电力生产过程中变电站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倒闸操作对工作人
摘要: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对居民的负责,同时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建设工程质量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工程的情况下,做好质量监督工作要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提出一些有效对策,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质量监督;建设工程;有效措施  我国经济
截止到2000年底,诺基亚在中国投资总额已达到17.3亿美元,当年新增投资超过7亿美元.2000年诺基亚在中国销售收入达到28亿美元,出口突破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2000年诺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环境友好型企业现状、分析我国环境友好型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环境友好型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企业 自主创新 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协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
我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在腾飞,作为基础能源的电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能,因此电力企业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电力企业的日常运行过程中,电
一个无效制度的最可怕之处不在这一制度本身,而是它会创造出维护这一制度的人。这样就使这个制度改起来非常难。 The most terrible part of an invalid system is not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