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与自学能力,不善于对所学专业进行思考与钻研。为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们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们主动大胆的提出问题,并抛砖引玉的解答,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意识。本论文是基于武汉音乐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钢琴教学中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就学生们经过启发后,主动自发性地提出有关钢琴演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并引导式的解答,从而激发学生们就所提问题更深层次进行思考,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们对舞台表演意识的认知高度与精益求精的实验实践能力。
  【关键词】舞台演奏意识;钢琴表演;自发思考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学阻碍是源于学生们的被动学习。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舞台表演意识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这项研究是错综复杂的,涵盖面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实验。经过几期“音乐沙龙”形式的讨论与实践,同学们纷纷打开思路,大胆提出自己平时在舞台演奏方面的困惑,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并提炼了六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总结,在文章中与众多音乐教育者和钢琴演奏者进行分享。
  一、在学习钢琴音频视频的同时,如何做到不盲目模仿其演奏?怎样合理的借鉴其好的处理方式
  首先,在平时练习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忠于谱面,在下面准备的越好,在台上发挥的也就越好。读谱是非常重要的,背谱要建立在读谱的基础上。大家上台如果没有控制好曲子的节奏和速度,时常会渐快或节奏摇摆。一上台就要想好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奏开始前可以先在琴凳上坐十几秒,想好做好心理准备后再开始演奏。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不一样的,两者都要兼顾。关于如何不盲目的模仿?笔者认为主要是以适合自己的为主,听的录音要适合自己的演奏风格,带着思考与问题去听,知道自己应该听录音的哪一方面等。不能被录音“牵着鼻子走”,尽量避免被自己喜爱的录音完全陶醉,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听录音时应听总体的音效和曲子的大方向,不盲目的去模仿演奏家的音色。应该多听并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音色的一个大框架,所以听之前要明确自己想听到的到底是什么尤其关键。
  二、在乐曲高潮处,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全身力量,怎么做到有力却不发出 “很炸、很压、很死”的声音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演奏者,有着不同的手指条件,但并不是有好的手指机能就可以弹出好的声音。手指,手腕,手臂,腰腹,甚至腿部都应有合理的协调,就像一个个“零件”组成一样,每一个环节需连接的天衣无缝。每位演奏者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方法与感悟。但总体来说,应该更多的用耳朵,用心去听,去关注琴弦震动发出的声音和其传出的效果。手指尖也应有硬度,手掌的支撑力,再加上瞬时间的爆发力,就直接决定了琴弦能发出的声音。不能将声音压死,特别是弹完和弦声音出来后,力量就应该松掉,接而准备下一个和弦。也应该明确一种声音也可以用不同的发力方式达到。练习声音也不是练多少时间就一定要达到,还是要用心去体会。演奏者应该听演奏的整体色彩效果,在演奏中不能只光顾着自己弹,还要多关注与观众的交流。此外,演奏是要强调整体的效果而不是单听每一个音,这个方面的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去思考的。
  三、在舞台表演时,如何解决由于心理因素等各种情况造成的忘谱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
  关于背谱问题,被同学们问过无数次,相信每位同学和每位老师也都有着自己的背谱方法。这次的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在于“舞台表演”与“心理因素”。确实,背谱问题大多数是由这两个关键词所反映出来的,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这两个关键词本身,是练习时是否真正的做到了扎实的背谱,“舞台表演”与“心理因素”仅仅是对背谱问题的检验而已。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们说由于舞台上紧张了,谱子背错了,甚至断掉无法进行正常的演奏等。其实“紧张”并不是出错的根本问题,根本的问题依然是背谱本身的问题,练习时的背谱,上课时的背谱,最后才到舞台上的背谱。首先,在舞台上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演奏时千万不能放弃,万一出错或者断了之后要记住曲子的一些片段。舞台的经验也就从一些摔跤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舞台上出错肯定是有心理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要把生理方面的问题做好。在舞台上出错可能是由于环境所带来的紧张变化以后导致的肌肉僵硬,这些东西在同学们平时的训练中还是不过硬。笔者认为,面对舞台上背谱出错问题的应变能力,也可在练习时培养。可以将曲子的每一页分段来背,就算断了,可以很快的速度连接下一段。也要將脑子记忆和手指记忆相结合。且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也很重要。如果曲子很难背,就应把谱子的每个音符拿出来找规律,找他们的性质,和声功能,发展规律等,这也是个很好的方法。
  四、在快速演奏时,如何在不影响声音力度的前提下,放松过度紧张的手指
  这个问题的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笔者认为,已经过度紧张的手指处在快速演奏中,是很难做到使它完全放松下来的。所以有时弹奏的时候一开始手指就要放松。可以从触键这个方面解决,触键的力量和速度、距离,都对手指有影响。笔者认为手指应该贴键,因为动作太大了影响速度且浪费力量,长时间弹奏会导致手指僵硬。在快速弹奏中,手掌应该是松弛的。手指的松紧和弹奏的力度有关,在一首作品中我们应做到轻重结合,这样也可以适当的缓解手指的紧张,且弹完每个音时应该迅速将手指放松掉。
  五、在钢琴演奏中,如何将大量的和弦弹成 legato(连奏)
  这是一个每位演奏者都遇到过的问题,由于钢琴发声方式的特殊性(击弦式),导致在钢琴上做连奏本身就不容易,再加上和弦的结构方式(柱状纵向),想要做到完全的连奏就难上加难。笔者认为,有效克服这种技术上困难的关键点在于不能将每个音都弹死,要注意手指的柔软性,要有连的意识和音色的统一。着重注意和弦横向线条的发展,利用每个音的延续余音,在音量、音色及音乐语气上,完美的和下一个和弦连结,从而做到听觉上的连贯性。不妨试试先从单音的连惯性开始,然后是八度,最后扩展到和弦,循序渐进的练习。平时练琴可以尽量少踩踏板练习,做到不用踏板就能使声音尽量的连,带着耳朵去“做实验”。
  六、一首曲子的音乐性与技术性该如何把握?在演奏中往往重视其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做到兼顾
  首先,一定要明确技术永远是为音乐服务的,音乐性是目的,技术性是工具。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技术不过关,而在琴房里死磕技术,结果却断送了音乐本该有的美感。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技术不好,缺乏自信,导致在演奏中的关注点永远是短处(技术),使音乐性良好的发展性也受到了约束。在“学生关注技术多于音乐”类似的现象中,就如同进了一个“死胡同”,拼命和错误的音乐演奏理解“较真儿”。恶性循环后导致技术也没有解决好,音乐也没有发展好。音乐的本质就是音色的问题。当我们将注意力多放在音色方面的时候,就会对技术产生新的追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弹奏强音时,如果不太注意强奏的音质怎么样,只注意它的力度怎样只会使音乐缺少生机与灵性,应该在弹奏前想想在一个力度之下会出现怎样的音质。并且强奏出现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音都一样强,强的时候每个音的强都是有区别的,要在强奏的里面做层次。笔者认为,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应该深刻认识到音乐性这个问题,多去想想音乐,我们要知道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音乐,才能去实践。音乐处理与技术难点应是同时进行,将音乐性走到技术性的前面,先明白该怎么去练。但如果技术阻碍了音乐,那就要先去解决技术的问题。这就要看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七、结语
  结合以上问题的提出,同学们纷纷表示“舞台表演意识”在平时练琴中也是潜在的练习方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和学生们想办法去摸索其发展规律,充分的进行思考,总结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实践并解决每一类可能出现的舞台演奏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古琴曲《效乃》的问世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争议,关于其曲义的见解更是层出不穷。本文试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古琴曲《欸乃》的曲义,并从中探寻出当时文人琴士们通过古琴曲《效乃》所表达的超然境界,表现出了文人琴士通过抚琴寄情山水之间,自娱自乐、逍遥自在。  [关键词]效乃;古琴曲;文人  一、古琴曲《乃》的曲义  古琴曲《欸乃》,最早见于明代汪芝辑《西麓堂琴统》(1549年),亦有人称其为《渔歌》或《北
期刊
[摘要]琵琶是一种中国古代常用乐器,是弹拨乐器之首,琵琶曲以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深入著称。琵琶曲在当代发展现状较为不理想,这不利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深入探究罗永晖琵琶曲《千章扫》,进而确定我国当代琵琶创作的走向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点线诗意虚实智慧;罗永晖琵琶曲《千章扫》;当代琵琶创作  罗永晖是香港现代著名作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古典音乐、民族乐器以及中国古代艺术的探究较为
期刊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方面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住这方面,现在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提高了关注度,更加在乎自己居住的质量以及环境,所以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让人们满意的效果。作为高层建筑工程中要用到的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有着很大的帮助,将此项技术用到施工过程中可以对与整体建筑起到加固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
期刊
[摘要]“学一创一表”的舞蹈教学模式是从舞蹈史教学活动整体构架出发,涉及到课堂教学,舞蹈厅教学、舞台教学几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以往传统的舞蹈史教学做了大胆的革新和全新的尝试,将舞蹈史教学各环节的统筹整体安排,从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目的出发,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舞蹈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建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初衷  《中国古代舞蹈史》对于高职院校
期刊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声乐事业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声乐影响力扩及海外。作为贡献者之一的沈湘教授,始终本着对声乐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刻苦钻研的态度,历经艰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中国声乐事业接班人。沈湘在为祖国声乐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他的教学思想也随同学生在国际专业比赛中频频获奖而名扬海外,受人夸赞。  [关键词]沈湘;文化修养;声乐教学思想;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声乐事业的蓬勃发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我国的艺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中都设有声乐教学这一课程,对音乐类学生进行专业的声乐教育。但是随着国际音乐交流的不断深入,声乐艺术日趋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趋势虽然使声乐艺术更加技术化,但同时也使其发展缺乏个性。鉴于此,各大高校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声乐教学进行革新,以更好地处理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的关系,改善声乐教
期刊
[摘要]从目标确定上的重过程、重体验,到教材处理中的挖掘创造性因素,再到教法学法的设计与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无不闪烁着“关注学生”的理念。由“教师教”转而为“学生学”,由“学习演唱二声”转而为“用音乐性演唱”,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我们都可体察到教学设计的别有用心。最后音乐的完整演唱和乐器的配器无不把课堂推向了更高层次,这样的课堂教学即是普通课堂应有的起点,又是扎实课堂的归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地发展,对于工业建筑的相应产业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地重视。伴随我国发展理念以及整体的行业现象,能够对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推出,确保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能够实现绿色施工,进一步实现对节能环保理念的响应。进而多加使用高新型的技术设备、技术方案,对当今工业建筑施工技术起到促进作用,并针对我国目前的相应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分析,得出研究方案。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
期刊
【摘要】鉴于20世纪在全世界,尤其在东亚地区当代音乐文化发展中小提琴艺术的高水平发展以及演奏技术的完善,我们有必要审视、研究和总结中国音乐中小提琴艺术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演变史。中国弓弦艺术具有丰富的独一无二的民族传统(如民间乐器二胡),20世纪欧洲小提琴文化进入了中国,并广受欢迎,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演奏流派。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构建具有多边性和多面性,在世界音乐理论中这一主题暂时被研究得尚少。然而
期刊
摘要:在市政工程项目领域内,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工程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并且需要与其他市政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沟通与协调,才能够实施更加精准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在市政污水管网改造施工期间,需要将新旧管网和其他管线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本文将主要研究与探讨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工程管理措施。  关键词: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工程管理  在市政污水管網改造工程中,原有管网材料和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