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易学认知、诠释及其思想

来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GODWHB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是宋代经学转型的关键人物,在易学方面的贡献对于当时的易学、儒学都有积极的影响。在易学方面,他首次提出了《易传》非孔子所撰的观点,推动了当时“疑经惑传”思想的发展。他在易学解释上,强调阐发《周易》中的思想义理,尤其是有关人事及社会治理的思想,打破了宋初注重章句注疏之学的传统,推动了儒学理论的发展与更新,为宋学范式的确立奠定了学术思想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将历史史实融入易学解释之中,进一步强化了易学经世致用的精神。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易学不重视“性与天道”,这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刘牧、周敦颐等人的易学,同时也
其他文献
东汉兰台和东观作为汉代官方主要的藏书机构,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东汉初,官藏档案中心在兰台,章、和以后,官藏档案中心在东观,而修史、著述之所亦由兰台移入东观。东观取代
以广东省仁化县PPP模式县域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为例,梳理总结其采用"管网一体化"模式捆绑打包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的经验,进而提出该PPP模式应用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延安时期,中共以祝寿为载体,通过举办大量祝寿活动,弘扬敬老美德,诠释人生意义;巩固同志情谊,密切政党合作;倡导文明贺寿,强化平等交际;活跃乡村文化,消解物质匮乏,发挥教化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病毒性感染患者血片中异型淋巴细胞进行分型统计。结果 145 例中 I 型(泡沫型)异型淋巴细胞检
1972年发掘的唐河县针织厂汉画像石墓中有三幅虎食人的画面,原发掘者将其释读为“虎食女魃”,后一直被沿用,影响较为广泛。然而该观点无法解释为什么画面在墓中不同位置多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通过口口相传而传承绵延的宝贵财富。为了保护与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博物馆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临床用血量不断攀升,采供血机构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地区血液甚至供不应求。这使得各采供血机构在向临床发放血液时,为维持最低库存水平以应对公共卫生突发用血事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