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传统计算机軟件教学中,一般都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软件编程知识过程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主要结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62-02
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第一,高职院校虽然对软件技术专业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于软件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却比较少,导致实践教学课程比较少,也没有将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以及教学保障管理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开发,没有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实践教学师资质量不达标。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水平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经验并不多。第三,很多高职院校为实践教学配备的设施不够齐全,校内网络环境不够完善、实验室及实验器材不够、实训基地对应设施较为落后等,都会影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第四,专业的实践教学监督评价体系缺失。在实践教学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的考核方式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目标不符。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理念
第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采用校企合作的根本教学理念,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高职教育的双重教育属性,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也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创新办学思想、办学制度和办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第四,转变角色,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第五,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该精简,重难点分明。避免出现按照教材复述,在教学中没有创新的局面。
(二)改革内容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建造实习基地,为学生创建行业认知、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的良好环境,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应用、实践能力、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图所示,学校、企业双轮驱动,实施多维度培养内容,实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课程,如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avaScript程序开发,这些课程应用性比较强,专业性较强。还有一些前端开发技术、Java框架开发技术等课程,都需要提升课程实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的方向,设计一些创新大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企业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共同设计,构建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中的骨干,可以成立专门的合作小组,对学生的课堂、实习、专业知识、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进行共同设计,企业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到高职院校进行专题讲座,每学期可以进行两三次,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更清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邀请专业的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1.以“教学一体”为前提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在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拓展能力过程中,应该以“教学一体”为前提。首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其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这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可以更加顺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一体化。
2.重视“项目贯穿”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高素质的IT人才,因此,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实践项目贯穿始终,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到积累,毕业之后也可以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在进行web开发、软件测试及框架技术开发等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科目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在课堂汇总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实现工学结合。从一些简单的项目开始,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项目,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改革的效果。
3.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做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模拟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可以得到培养。
4.鼓励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施,收集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积极运用网络备课、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视频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将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有效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和巩固,体现软件专业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5.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积极到企业中调研,也可以到企业中挂职或者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挑选部分教师,到企业中学习或者顶岗工作,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教师学习和挂职工作过程中,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考核与评价。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教师可以实现进修,还可以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教授给学生。
6.实施“顶岗实习”机制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跟岗实践教学,学生从大三开始到企业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与企业签订录用证明,企业接收这些学生,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高职院校教师也与学生加强沟通,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在学生实习结束的时候,需要写实习报告,企业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与实习报告,为学生打出最终的实习成绩。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导向,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学生可以加强实践,为学生构建特色专业教学、实践、考核等内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指导学生分方向发展。通过与IT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专家指导以及技术人员参与规划,对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岗位以及能力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内容。
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承担相应的教育环节,高职院校主要偏向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对学科专业基础、专业基础能力、通识知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扎实学生的基础。企业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包括课程项目、毕业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2+1”联合培养模式。
(五)创新课程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掌握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必要的方法。以往都是通过笔试进行考核,在课堂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实践以及平时测验等方面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生专业的总成绩。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方法,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考核的价值。
三、结语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升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使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以企業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实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软件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焕玲.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136-138.
[2]涂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8):160-161.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62-02
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第一,高职院校虽然对软件技术专业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于软件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却比较少,导致实践教学课程比较少,也没有将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以及教学保障管理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开发,没有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实践教学师资质量不达标。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水平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经验并不多。第三,很多高职院校为实践教学配备的设施不够齐全,校内网络环境不够完善、实验室及实验器材不够、实训基地对应设施较为落后等,都会影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第四,专业的实践教学监督评价体系缺失。在实践教学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的考核方式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目标不符。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理念
第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采用校企合作的根本教学理念,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高职教育的双重教育属性,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也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创新办学思想、办学制度和办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第四,转变角色,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第五,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该精简,重难点分明。避免出现按照教材复述,在教学中没有创新的局面。
(二)改革内容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建造实习基地,为学生创建行业认知、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的良好环境,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应用、实践能力、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图所示,学校、企业双轮驱动,实施多维度培养内容,实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课程,如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avaScript程序开发,这些课程应用性比较强,专业性较强。还有一些前端开发技术、Java框架开发技术等课程,都需要提升课程实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的方向,设计一些创新大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企业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共同设计,构建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中的骨干,可以成立专门的合作小组,对学生的课堂、实习、专业知识、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进行共同设计,企业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到高职院校进行专题讲座,每学期可以进行两三次,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更清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邀请专业的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1.以“教学一体”为前提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在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拓展能力过程中,应该以“教学一体”为前提。首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其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这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可以更加顺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一体化。
2.重视“项目贯穿”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高素质的IT人才,因此,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实践项目贯穿始终,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到积累,毕业之后也可以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在进行web开发、软件测试及框架技术开发等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科目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在课堂汇总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实现工学结合。从一些简单的项目开始,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项目,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改革的效果。
3.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做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模拟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可以得到培养。
4.鼓励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施,收集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积极运用网络备课、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视频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将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有效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和巩固,体现软件专业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5.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积极到企业中调研,也可以到企业中挂职或者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挑选部分教师,到企业中学习或者顶岗工作,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教师学习和挂职工作过程中,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考核与评价。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教师可以实现进修,还可以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教授给学生。
6.实施“顶岗实习”机制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跟岗实践教学,学生从大三开始到企业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与企业签订录用证明,企业接收这些学生,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高职院校教师也与学生加强沟通,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在学生实习结束的时候,需要写实习报告,企业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与实习报告,为学生打出最终的实习成绩。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导向,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学生可以加强实践,为学生构建特色专业教学、实践、考核等内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指导学生分方向发展。通过与IT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专家指导以及技术人员参与规划,对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岗位以及能力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内容。
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承担相应的教育环节,高职院校主要偏向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对学科专业基础、专业基础能力、通识知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扎实学生的基础。企业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包括课程项目、毕业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2+1”联合培养模式。
(五)创新课程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掌握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必要的方法。以往都是通过笔试进行考核,在课堂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实践以及平时测验等方面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生专业的总成绩。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方法,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考核的价值。
三、结语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升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使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以企業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实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软件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焕玲.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136-138.
[2]涂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8):160-16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