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学生和书本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阅读能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合理解读教科书知识,不断开发新课堂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掌握阅读技巧,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进行有机的、系统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多个思维去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学生在课堂中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形式和方法的掌握、阅读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是学生求知欲的直接动力,它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思维、勇于创新。所谓的求知欲是当学生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思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讲故事的手段,化平淡为神奇,向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生机。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对阅读入迷。例如讲到《老山界》课文中红军连夜登山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我先通过分析“之”字形与“S”形的路线陡和险;接着,通过“伸手看不到五指”、“浑身紧张”等词句来说明路途的凶险;然后,在让学生自己进行风趣幽默的对话,从而让学生对《老山界》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体会都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交流机会和互动空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去阅读,去创新、去领悟阅读的真谛。
  二、科学的阅读形式,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自主去阅读。虽然说多读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但在此过程中也要讲究阅读方法和形式,一遍遍机械式的重复阅读只能使学生感动枯燥,只有科学阅读方法和形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对阅读的产生厌烦。我来说说阅读的主要方法和形式:
  1.明确阅读要求,有目的的去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应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引导。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设计每节课学生阅读的任务,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读,要达到什么的目的,教师应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境。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氛围的创设。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亲临现场,才能真正做到感情投入去阅读,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笋》一文时,我通过幻灯片来让学生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春笋生长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朗读时,我边用幻灯片放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边动情地朗读文章。学生在视觉、听觉的慢慢领悟到春笋的精神,唤起学生的想象,慢慢进入的情境,并读出了那种感觉。
  3.反复阅读重点词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将文章中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落标注出来,让学生重点去阅读去体会。例如:《落花生》一课,将父亲的话进行解读分析,体会话中含义,得出结论: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通过这样对文章的解读,使文章的中心更明了,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就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所阐述的观点。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阅读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其产生反感,这样就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学生在读课文时不能很流利,不应该指责学生课前没预习,更不应该对其阅读能力产生质疑,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此时,应该对学生上来读课文的勇气进行褒奖,或者对学生的发音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褒奖。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也受到鼓舞,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积极去探索和总结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冬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12).
  [2]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文化频繁和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各种科技文章和新闻报道中前后缺乏逻辑关系。相对于汉语,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比较多,在动作的发出者不可知或不必说出时,英语常用被动语态来表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习惯表达上有很大差异,英译汉就成了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尤其是被动语态的翻译。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其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被动语态
可靠性是衡量电子阅览室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研究电子阅览室系统的可靠性成为现实的需要。此外,如何使装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陕北民歌是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鸿幅巨著,一首饱含高原人情感的不朽史诗,这块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在民俗音乐史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本文中,以《西北回响》的中英翻译为
作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化、作文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作文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是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Scientific teaching composition of the comp
研究结果表明:NSI-15保水剂在新疆干旱区灌溉造林和无灌溉造林中应用,对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在困难立地粘质土和砾质戈壁土造林,保
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等。然而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承担传播人类文明使命的教师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面对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对一个除了教科书
【摘要】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这一理论赋予了译者极大的自由空间,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和采用合适满意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翻译目的。旅游文本有着特殊的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译者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完成旅游文本预期功能和实现文本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 旅游文本 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壮美的山河景色,吸引着大量的国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