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游台的第一站是慈湖。这是位于桃园市大溪镇的人工湖,本来名叫“埤尾”;据说蒋介石在居岛期间,特别喜爱此湖周遭的清幽环境,认为湖光山色酷似家乡浙江奉化,因而思念母亲之慈爱,特命名为“慈湖”。湖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边由酒坛镶成一道河沿——酒与乡愁相关,寓意甚佳。走过一小巧拱桥便是满眼的雕像——大多是老蒋的坐、立雕像,少数是孙中山的雕像。据说近年来,好事的经营者四处收购蒋介石雕像,集中到此而成一景点;游客在这里当然不仅能欣赏到一座座雕像的精妙工艺,更可领略历史的沧桑巨变。
离开雕像园,我们沿着慈湖边的林阴路前行,冒雨观看了陵园卫兵的换岗仪式。蒋介石身故不入土而“奉厝”,其灵柩留置在他生前曾住过的平房别墅内,等待有一天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故乡再行安葬;而他的儿子蒋经国去世后也只能“奉厝”于离他父亲不远的头寮;附近的“经国纪念馆”即是为此而建。
我们在经国纪念馆稍作盘桓,馆内的照片记录了当时政坛人物在基层工作的场景,诸如下田插秧、跟小店主学做扁食、怀抱村民小孩,以及领着工程人员跋涉于山头、在险峻山崖登木梯等情形,堪称珍贵的历史影像。
太鲁阁峡谷那险象环生的隧道和盘山公路,是蒋经国领导建设的浩大而艰险的工程;有200多位大陆老兵和技术人员献身于此。工程结束后,老兵就近转业,从事大理石和各种玉石的开采和经营工作。老兵们纷纷娶了当地姑娘为妻。现在经营玉石的中青年,大多是老兵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后人了。在花莲的玉石厂营业厅,接待我们的美女就说她父亲是江苏老兵,母亲则是高山族阿美姑娘。
环岛之旅少不了游山玩水。游山必游阿里山和太鲁阁山区,玩水必到日月潭,还有环岛所见的大海。
我们登上游艇“锡麟号”(当为纪念1907年在安庆起义反清而牺牲的徐锡麟而命名),从日潭劈波驶向月潭,舵手骄傲地告诉我们:所乘之艇有很多政坛人物都乘坐过,舱里有照片呢!果真,艇内的黑白照是艇主一家老少陪蒋介石游潭时的留影,那时艇主还是个少年;彩照则是多位当今政治家与艇主父子的留影。
快上岸前,当地人又向我们推荐买茶叶蛋尝鲜。据说,当年蒋介石游潭时尝过说好吃,当地的村姑趁机要求许可她在潭边卖蛋,以免遭受当地官员人等的干扰;蒋介石当即写下字条,但忘了写许可期限,结果那村姑获得了永久经营权。我们上岸后争相买蛋,确实咸鲜可口。
台湾南端垦丁景区的鹅銮鼻和猫鼻头也是一处必游之地。鹅銮鼻有一灯塔,建成于晚清的1883年;此灯塔尚在使用,但游人已不能上塔观海。我们乘车来到海湾西边的猫鼻头崖顶,驰目可见两海峡一大洋——两“鼻”之南是巴士海峡,西望是台湾海峡,东望是太平洋。站在海峡地标上,开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遐想无限。
由此再沿东海岸北上,经台东、花莲到苏澳、宜兰,一路走过的车窗右边,都是太平洋的汹涌波涛,在四五级大风下顶着白色浪头,一排排不断向前猛扑,撞向嶙峋石崖,掀起巨大浪花,十分壮观。而在风轻云浓时,偶尔可见五色海——由远而近的海岸,呈现深蓝、湛蓝、浅绿和泛着白沫的浪花,云朵遮阳的海面则显出墨绿或蓝黑色。途中我们几次下车休息、观海,有人摄像,有人与漂木构架的奇异造型留影,海边有“轰炸葱油饼”和炸红薯片,还有特产烤飞鱼。在北回归线标志碑旁,有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在小伙子的吉他伴奏下正放声歌唱,侧耳细听,传来的乐曲似乎是地道的闽南风格。
来到台湾就不能不提到阿里山。据说这里山势陡峭,而真正随着旅行车盘旋而上时发现急弯并不多,有惊无险。况且山峦间云烟氤氲,满目葱茏,空气中饱含负氧离子,一吸一呼间,肺腑滋润,通体舒畅。上山之前,沿途多槟榔树,挺秀悦目,上山后则多见桧树、樟树。日本侵略者曾经大肆砍伐这里的林木,为保持资源不竭,他们后来将杉树移植过来,百余年间已长得葱茏茂密。由于海拔因素影响,各种植被分层而居,整个山区不啻一座植物宝库。
下车后我们穿越林海,观赏古树形成的珍奇形象,例如一棵古树根长出“三姐妹”、“四兄弟”、“三代木”;又有树根扭曲成同心形、象鼻形等特殊的造型。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棵巨大笔直的“香林神木”,实为红桧,树龄已达两千多年,有“亚洲树王”之美誉。联想陕西黄帝陵的周柏(有“轩辕柏”之名)和山东郯县春秋时期古郯国的银杏老神树,虽树龄相差不多,但此神木四周有无数百年上下的大树拱卫,如同巨人国的元帅统领千军万马,默默地俯瞰脚边络绎不绝的游人。
回到山腰,我们赶上了当地部落文化演出的后半部分。那壮如山的男子挥舞长矛,跳起野性十足的战舞,最后以举矛刺向观众的姿态定格,引发惊叫一片。猎户座(组合)Do
离开雕像园,我们沿着慈湖边的林阴路前行,冒雨观看了陵园卫兵的换岗仪式。蒋介石身故不入土而“奉厝”,其灵柩留置在他生前曾住过的平房别墅内,等待有一天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故乡再行安葬;而他的儿子蒋经国去世后也只能“奉厝”于离他父亲不远的头寮;附近的“经国纪念馆”即是为此而建。
我们在经国纪念馆稍作盘桓,馆内的照片记录了当时政坛人物在基层工作的场景,诸如下田插秧、跟小店主学做扁食、怀抱村民小孩,以及领着工程人员跋涉于山头、在险峻山崖登木梯等情形,堪称珍贵的历史影像。
太鲁阁峡谷那险象环生的隧道和盘山公路,是蒋经国领导建设的浩大而艰险的工程;有200多位大陆老兵和技术人员献身于此。工程结束后,老兵就近转业,从事大理石和各种玉石的开采和经营工作。老兵们纷纷娶了当地姑娘为妻。现在经营玉石的中青年,大多是老兵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后人了。在花莲的玉石厂营业厅,接待我们的美女就说她父亲是江苏老兵,母亲则是高山族阿美姑娘。
环岛之旅少不了游山玩水。游山必游阿里山和太鲁阁山区,玩水必到日月潭,还有环岛所见的大海。
我们登上游艇“锡麟号”(当为纪念1907年在安庆起义反清而牺牲的徐锡麟而命名),从日潭劈波驶向月潭,舵手骄傲地告诉我们:所乘之艇有很多政坛人物都乘坐过,舱里有照片呢!果真,艇内的黑白照是艇主一家老少陪蒋介石游潭时的留影,那时艇主还是个少年;彩照则是多位当今政治家与艇主父子的留影。
快上岸前,当地人又向我们推荐买茶叶蛋尝鲜。据说,当年蒋介石游潭时尝过说好吃,当地的村姑趁机要求许可她在潭边卖蛋,以免遭受当地官员人等的干扰;蒋介石当即写下字条,但忘了写许可期限,结果那村姑获得了永久经营权。我们上岸后争相买蛋,确实咸鲜可口。
台湾南端垦丁景区的鹅銮鼻和猫鼻头也是一处必游之地。鹅銮鼻有一灯塔,建成于晚清的1883年;此灯塔尚在使用,但游人已不能上塔观海。我们乘车来到海湾西边的猫鼻头崖顶,驰目可见两海峡一大洋——两“鼻”之南是巴士海峡,西望是台湾海峡,东望是太平洋。站在海峡地标上,开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遐想无限。
由此再沿东海岸北上,经台东、花莲到苏澳、宜兰,一路走过的车窗右边,都是太平洋的汹涌波涛,在四五级大风下顶着白色浪头,一排排不断向前猛扑,撞向嶙峋石崖,掀起巨大浪花,十分壮观。而在风轻云浓时,偶尔可见五色海——由远而近的海岸,呈现深蓝、湛蓝、浅绿和泛着白沫的浪花,云朵遮阳的海面则显出墨绿或蓝黑色。途中我们几次下车休息、观海,有人摄像,有人与漂木构架的奇异造型留影,海边有“轰炸葱油饼”和炸红薯片,还有特产烤飞鱼。在北回归线标志碑旁,有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在小伙子的吉他伴奏下正放声歌唱,侧耳细听,传来的乐曲似乎是地道的闽南风格。
来到台湾就不能不提到阿里山。据说这里山势陡峭,而真正随着旅行车盘旋而上时发现急弯并不多,有惊无险。况且山峦间云烟氤氲,满目葱茏,空气中饱含负氧离子,一吸一呼间,肺腑滋润,通体舒畅。上山之前,沿途多槟榔树,挺秀悦目,上山后则多见桧树、樟树。日本侵略者曾经大肆砍伐这里的林木,为保持资源不竭,他们后来将杉树移植过来,百余年间已长得葱茏茂密。由于海拔因素影响,各种植被分层而居,整个山区不啻一座植物宝库。
下车后我们穿越林海,观赏古树形成的珍奇形象,例如一棵古树根长出“三姐妹”、“四兄弟”、“三代木”;又有树根扭曲成同心形、象鼻形等特殊的造型。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棵巨大笔直的“香林神木”,实为红桧,树龄已达两千多年,有“亚洲树王”之美誉。联想陕西黄帝陵的周柏(有“轩辕柏”之名)和山东郯县春秋时期古郯国的银杏老神树,虽树龄相差不多,但此神木四周有无数百年上下的大树拱卫,如同巨人国的元帅统领千军万马,默默地俯瞰脚边络绎不绝的游人。
回到山腰,我们赶上了当地部落文化演出的后半部分。那壮如山的男子挥舞长矛,跳起野性十足的战舞,最后以举矛刺向观众的姿态定格,引发惊叫一片。猎户座(组合)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