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林分的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渗透性、抗蚀性及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林分的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渗透性、抗蚀性及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乔木生物量、地被物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粤栲混交林林分的总持水量、土壤渗透速度、林分地表抗冲刷能力、涵养水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这些说明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截持雨水,减少雨水对林地的冲刷和侵蚀,增强土壤抗蚀性,提高水文效益,从
其他文献
根据林农复合经营的功能性,从生物效益、环境友好、经济效益、科技发展、就业水平和生活水平6个方面构建了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体系具有多层次、模糊性
通过对采挖鞭笋与不挖鞭笋之间6a后地下竹鞭鞭径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鞭径为1.9em〈d≤2.5cm的鞭段数减少22.22%;2.5em〈d≤3.0cm的鞭段数增加22.03%;≥3.0em时,鞭段数所占的比例变化很小。
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1个泡桐优良无性系,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区域性试验,从林分中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分枝数、分枝长和分枝角等5方面开展测定,筛选适于农田林网造林的泡桐良种
基于“江苏省营造林信息管理软件”获取的江苏省2016年营造林实绩数据,从全省造林总量走势、区域造林 分化状况、造林工程类别变化情况、造林树种与混交结构走势、杨树更新造
2015年11-12月,利用样线法对江苏句容仑山的冬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冬季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 346只,平均密度19.55只/hm~2,隶属10目25科54种。其中,广布种23种
在宿迁运河湾释放花绒寄甲卵卡、成虫防治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卵卡最高虫口减退率为89.67%(对照32.87%),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最高虫口减
珙桐是珍稀的第三纪孑遗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兼园林绿化树种。开展珙桐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珙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该文
为了揭示黄山栾树金焰彩栾品种叶片呈色的生理机制,对叶片中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色素组成与叶色的表达显著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导致金焰彩栾春季叶片呈现黄绿
利用25个柳树EST-SSR标记对欧洲红皮柳18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标记多态性来检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25个标记共检测到100条等位片段,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