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良知学的两种型态及其对恶的处理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阳明两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然考察《传习录》,另有一组渐顿、本体工夫的对比,即阳明“心即理”与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而这其实才是阳明阐发良知学的基源问题。对照之下,钱德洪的理解显然近于此说,而较不契于阳明晚期以无善无恶说良知的说法。同时,阳明的良知除了心性本体之外,另有存有本体的意义。从对“恶”的处理来看,两者之间显见差异。从心性本体而言,恶的来源是外在的、后天的。但从存有本体而言,就不能说另有外来的障蔽;
其他文献
计算机专业实训在本科教学阶段非常重要,它是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桥梁.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尤其重要,针对其特点探索和尝试一些教改方面的新
本文以《系辞上传》“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二句为引线,分由“象”、“辞”、“变”、“占”四个面向,观察并探讨马一浮的易学特色、风貌、主张及阐易焦
《易纬·通卦验》载有古代以八卦卦气占候的具体内容,仔细研读《纬》书,发现郑玄注多有可商榷处,主要体现在对八卦卦气占候“气出左”、“气出右”、“气进”、“气退”之理
白寿彝以史学而著称,同时在民国时期对朱熹易学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对朱熹易学文献的考辨,对程、朱易学差异的论述,对朱熹《周易本义》与《河图》、《洛书》关系的分析,对朱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