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工作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工作现状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的对策建议,为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叶工作站;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053-03
Manage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kang Tobacco Workstation
ZHU Feng et al.
(Ankang Branch of Shanxi Tobacco Company, Ankang 725000,China)
Abstract: Basic tobacco workst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faced by t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tobacco workstation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tobacco worksta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basic tobacco workstation.
Key words: Tobacco workstation; Manage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煙叶生产在烟草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很好的基础作用,事关卷烟生产的前端。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基层烟叶工作站是烟叶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烟叶生产的基层载体,是行业管理体系的“末梢神经”,是原料保障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基层烟叶工作站不仅肩负着烟叶生产收购的坚实使命,更担当着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重任,因此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刻不容缓,同时对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2]。当前,在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完善基层工作站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尤为重要,对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促进烟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7]。为此,笔者从安康烟叶工作站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安康烟叶基层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基层烟叶工作站基本现状
1.1 工作站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安康市共设置35个烟叶收购站点,其中烟叶工作站22个、服务点13个,分布于全市9个种烟县区、69个乡镇、375个村、977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在行业各级高度重视下,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基层烟叶技术队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基层烟叶工作站烟叶收购站点基本达到了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烟叶收购管理、物资供应的综合配套以及职工生活、基础设施完善的标准化要求。
1.2 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全市基层烟叶工作站技术队伍经过2017年转型后,站均员工10人,其中大学本科文化仅1人(占比0.3%),大、中专文化171人(占比50.7%),高中及以下文化165人(占比49%),高学历人员稀缺和低文化占比较高现象在技术推广队伍表现日益突出。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资格152人(占比45.1%),中级工技能资格141人(占比41.8%),初级工技能资格37人(占比11%)。经过多年多批次培养,基层烟叶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熟练指导常规生产技术的同时,独立解决部分疑难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1.3 基层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全市4000余户烟农,站均服务2个乡镇、10个村、110户烟农,人均服务烟农10户、服务面积16hm2左右。近年来,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在行业各级高度重视下,安康狠抓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烟叶技术队伍整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4 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现有烟叶工作站管理模式为“县局分公司→烟叶工作站→收购点(生产服务点)→生产网格”,技术员队伍管理模式为“县局分公司→烟叶工作站站长→烟叶生产技术员”。县公司考核烟叶工作站,烟叶工作站考核技术员。采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考核机制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重奖重罚的考核办法,每月制定工作计划,岗位工资作为员工基本生活保障,依据每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月度过程考核。在行业各级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层烟叶工作站组织管理体系。
2 基层烟叶工作站存在的问题
2.1 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层站点收购、仓储、办公生活条件参差不齐,普遍较为简陋,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工作环境较差,个别站点收购烟叶露天存放。部分站点收购线不完备,设备不齐全,未采取封闭式收购。二是租赁站点、闲置站点多。目前仍有11个基层站点为租赁站点,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员工作生活条件无法保障,给烟叶工作站管理、收购管理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全市有12个具备自有产权的烟叶工作站因优化整合而闲置,未能及时维护,长期疏于管理,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部分烟叶工作站收购设施设备不完善,仍有部分站点未进行专分散收改造,配备的专业化分级场地不合理,无法维持正常收购。 2.2 基层技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基层技术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和文化知识偏低的问题,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仅停留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对新技术的推广落实难以很好地执行到位,难以适应烟叶生产发展需要;二是基层烟技员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较艰苦,导致烟叶生产服务体系滞后,工作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是基层烟叶技术队伍缺乏创新意识,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多局限于已有的措施或方法,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2.3 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是规章制度不完善。部分烟叶工作站生产布局分散,管理效率低,岗位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备,内部监管不严格,管理粗放,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制度流于形式。二是缺少完整、系统的烟叶管理体系,内控制度不完善,基层管理模式粗放,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重点表现在烟叶生产、收购过程痕迹化档案资料不够完整、培训工作不到位、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绩效考核形同虚设等方面。
3 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现有的政策机遇,做好全市烟叶工作站规划布局,完善好现有烟叶工作站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科学、标识统一”的基本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进一步完善烟叶收购站各项基础设施,收购区、仓储区、办公区、生活区“四区”功能完善,改善员工工作与生活条件,以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让基层员工安心扎根在基层工作。同时,拓展烟叶工作站的职能作用,加强站点功能延伸,建设烟农学校,提高对烟农的服务水平,使烟叶工作站成为与烟农沟通交流的会所。建设工商合作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中心,加强与工业企业的联系,并对烟农实施有效专业化服务,突出基层烟叶工作站的实用功能。
3.2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烟叶站要强化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能队伍和烟农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推动技能鉴定、技能比武,寓创建活动于日常工作中,推进烟叶站技术与技能人才培训及资格认定,加快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知识面广、指导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队伍。站点职工的定位充分展现综合性,探索“一专多能”的培训体系,注重基层队伍的转型培训,创建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多层次人才队伍[8-11]。二是强化烤烟生产技术员队伍建设,严把选人关、考试考评关。三是加大培育烟农队伍力度,以培育专业烟农为目标,稳定烟农队伍。四是着力队伍的能力提升,努力提升队伍的管理能力、技术推广应用能力、经营服务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通过人性化管理,发挥技术队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展现团队精神,提升精神面貌。
3.3 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12]。结合烟叶工作站内部管理需求,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流程,细化了各项工作标准,强化了管理力度,使站点管理水平更加科学、标准。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岗位编制,明确岗位标准,制订相应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形成良好的聘用考核机制;将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严格考核监督,全面实行生产组织、技术服务、过程监督等环节与绩效管理相挂钩的薪酬管理,力求做到“事事有流程,人人有标准”。一是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建立烟叶生产基础数据库,加强合同管理,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技术指导质量,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以收购管理为重点,实行收购过程全程控制。严格遵守烟叶收购工作的纪律,严格按合同组织收购,正确处理收购环节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入户预检、对样收购、站点定级、验收入库。突出痕迹管理,逐步实行条形碼管理,分组成包打码标识,全面实行电子支付方式。三是以等级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烟叶质量追溯制度。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坚持标准,保证收购烟叶的等级纯度,提高等级合格率。
3.4 积极推广应用烟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强化烟叶工作站信息化建设[13],建立基本烟田、烟农、烟叶质量和烟叶生产气象4个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实现生产、收购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生产、收购、服务等系统资源,将管理制度系统化、站点资源共享化、考核业绩公开化。
3.5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理念 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坚持以员工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以责任为根本、以奉献为理念,建立起基层烟叶工作站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最终形成“围绕基础强规范,围绕创新求业绩,围绕团队促凝聚,围绕作风树形象”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好文化场地建设,建好职工阅览室和文娱活动场地,建立烟农、零售户夜校和烟农阅览室;二是形象标识统一;三是制作宣传标语,宣传烟草服务理念;四是围绕烟区特色烟叶开发战略目标,重点宣传学习《企业文化手册》,办好具有自身文化特色、展示烟草职工精神风貌的宣传文化橱窗或宣传栏;五是建好文化长廊,围绕“两烟”生产经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等中心工作,设计绘制生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文化长廊;六是创新理念建设。创新是基层烟叶工作站发展的强大动力。基层烟叶工作站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着力基层,着眼烟农,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理念引领实践,实践推动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军萍.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108-110.
[2]朱尊权.中国烟叶生产科研现状与展望[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70-72.
[3]孟庆宏,王兆群,杜传印.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6):64-67.
[4]张晗,高有寿.楚雄州发展烟草生产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35-136.
[5]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26(3):1-4.
[6]徐秋萍,朱祖斌.我国烟草农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烟草学报,2009(3):46-49.
[7]岳绪海,付源,朱峰.安康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1):14-16.
[8]荐春晖,朱峰.旬阳山区特色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1(11):10-12,16.
[9]陈治锋,向德明,万伟,等.运用农业标准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5):13-16.
[10]苏新宏,韦凤杰,胡海波.河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2):62-67.
[11]孟学斌.基于旬阳基层烟叶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2,29(7):900-901.
[12]胡刚,薛剑波,屈建康.现代烟草农业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工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55-356.
[13]邹凯,覃夏,刘聪聪,等.新形势下烟叶基层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7(1):95-97,104.
(责编:徐世红)
关键词:烟叶工作站;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053-03
Manage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kang Tobacco Workstation
ZHU Feng et al.
(Ankang Branch of Shanxi Tobacco Company, Ankang 725000,China)
Abstract: Basic tobacco workst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faced by t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tobacco workstation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tobacco worksta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basic tobacco workstation.
Key words: Tobacco workstation; Manage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煙叶生产在烟草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很好的基础作用,事关卷烟生产的前端。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基层烟叶工作站是烟叶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烟叶生产的基层载体,是行业管理体系的“末梢神经”,是原料保障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基层烟叶工作站不仅肩负着烟叶生产收购的坚实使命,更担当着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重任,因此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刻不容缓,同时对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2]。当前,在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完善基层工作站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尤为重要,对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促进烟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7]。为此,笔者从安康烟叶工作站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安康烟叶基层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基层烟叶工作站基本现状
1.1 工作站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安康市共设置35个烟叶收购站点,其中烟叶工作站22个、服务点13个,分布于全市9个种烟县区、69个乡镇、375个村、977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在行业各级高度重视下,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基层烟叶技术队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基层烟叶工作站烟叶收购站点基本达到了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烟叶收购管理、物资供应的综合配套以及职工生活、基础设施完善的标准化要求。
1.2 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全市基层烟叶工作站技术队伍经过2017年转型后,站均员工10人,其中大学本科文化仅1人(占比0.3%),大、中专文化171人(占比50.7%),高中及以下文化165人(占比49%),高学历人员稀缺和低文化占比较高现象在技术推广队伍表现日益突出。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资格152人(占比45.1%),中级工技能资格141人(占比41.8%),初级工技能资格37人(占比11%)。经过多年多批次培养,基层烟叶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熟练指导常规生产技术的同时,独立解决部分疑难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1.3 基层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全市4000余户烟农,站均服务2个乡镇、10个村、110户烟农,人均服务烟农10户、服务面积16hm2左右。近年来,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在行业各级高度重视下,安康狠抓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烟叶技术队伍整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4 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现有烟叶工作站管理模式为“县局分公司→烟叶工作站→收购点(生产服务点)→生产网格”,技术员队伍管理模式为“县局分公司→烟叶工作站站长→烟叶生产技术员”。县公司考核烟叶工作站,烟叶工作站考核技术员。采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考核机制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重奖重罚的考核办法,每月制定工作计划,岗位工资作为员工基本生活保障,依据每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月度过程考核。在行业各级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层烟叶工作站组织管理体系。
2 基层烟叶工作站存在的问题
2.1 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层站点收购、仓储、办公生活条件参差不齐,普遍较为简陋,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工作环境较差,个别站点收购烟叶露天存放。部分站点收购线不完备,设备不齐全,未采取封闭式收购。二是租赁站点、闲置站点多。目前仍有11个基层站点为租赁站点,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员工作生活条件无法保障,给烟叶工作站管理、收购管理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全市有12个具备自有产权的烟叶工作站因优化整合而闲置,未能及时维护,长期疏于管理,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部分烟叶工作站收购设施设备不完善,仍有部分站点未进行专分散收改造,配备的专业化分级场地不合理,无法维持正常收购。 2.2 基层技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基层技术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和文化知识偏低的问题,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仅停留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对新技术的推广落实难以很好地执行到位,难以适应烟叶生产发展需要;二是基层烟技员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较艰苦,导致烟叶生产服务体系滞后,工作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是基层烟叶技术队伍缺乏创新意识,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多局限于已有的措施或方法,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2.3 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是规章制度不完善。部分烟叶工作站生产布局分散,管理效率低,岗位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备,内部监管不严格,管理粗放,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制度流于形式。二是缺少完整、系统的烟叶管理体系,内控制度不完善,基层管理模式粗放,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重点表现在烟叶生产、收购过程痕迹化档案资料不够完整、培训工作不到位、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绩效考核形同虚设等方面。
3 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现有的政策机遇,做好全市烟叶工作站规划布局,完善好现有烟叶工作站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科学、标识统一”的基本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进一步完善烟叶收购站各项基础设施,收购区、仓储区、办公区、生活区“四区”功能完善,改善员工工作与生活条件,以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让基层员工安心扎根在基层工作。同时,拓展烟叶工作站的职能作用,加强站点功能延伸,建设烟农学校,提高对烟农的服务水平,使烟叶工作站成为与烟农沟通交流的会所。建设工商合作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中心,加强与工业企业的联系,并对烟农实施有效专业化服务,突出基层烟叶工作站的实用功能。
3.2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烟叶站要强化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能队伍和烟农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推动技能鉴定、技能比武,寓创建活动于日常工作中,推进烟叶站技术与技能人才培训及资格认定,加快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知识面广、指导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队伍。站点职工的定位充分展现综合性,探索“一专多能”的培训体系,注重基层队伍的转型培训,创建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多层次人才队伍[8-11]。二是强化烤烟生产技术员队伍建设,严把选人关、考试考评关。三是加大培育烟农队伍力度,以培育专业烟农为目标,稳定烟农队伍。四是着力队伍的能力提升,努力提升队伍的管理能力、技术推广应用能力、经营服务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通过人性化管理,发挥技术队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展现团队精神,提升精神面貌。
3.3 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12]。结合烟叶工作站内部管理需求,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流程,细化了各项工作标准,强化了管理力度,使站点管理水平更加科学、标准。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岗位编制,明确岗位标准,制订相应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形成良好的聘用考核机制;将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严格考核监督,全面实行生产组织、技术服务、过程监督等环节与绩效管理相挂钩的薪酬管理,力求做到“事事有流程,人人有标准”。一是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建立烟叶生产基础数据库,加强合同管理,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技术指导质量,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以收购管理为重点,实行收购过程全程控制。严格遵守烟叶收购工作的纪律,严格按合同组织收购,正确处理收购环节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入户预检、对样收购、站点定级、验收入库。突出痕迹管理,逐步实行条形碼管理,分组成包打码标识,全面实行电子支付方式。三是以等级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烟叶质量追溯制度。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坚持标准,保证收购烟叶的等级纯度,提高等级合格率。
3.4 积极推广应用烟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强化烟叶工作站信息化建设[13],建立基本烟田、烟农、烟叶质量和烟叶生产气象4个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实现生产、收购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生产、收购、服务等系统资源,将管理制度系统化、站点资源共享化、考核业绩公开化。
3.5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理念 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坚持以员工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以责任为根本、以奉献为理念,建立起基层烟叶工作站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最终形成“围绕基础强规范,围绕创新求业绩,围绕团队促凝聚,围绕作风树形象”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好文化场地建设,建好职工阅览室和文娱活动场地,建立烟农、零售户夜校和烟农阅览室;二是形象标识统一;三是制作宣传标语,宣传烟草服务理念;四是围绕烟区特色烟叶开发战略目标,重点宣传学习《企业文化手册》,办好具有自身文化特色、展示烟草职工精神风貌的宣传文化橱窗或宣传栏;五是建好文化长廊,围绕“两烟”生产经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等中心工作,设计绘制生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文化长廊;六是创新理念建设。创新是基层烟叶工作站发展的强大动力。基层烟叶工作站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着力基层,着眼烟农,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理念引领实践,实践推动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军萍.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108-110.
[2]朱尊权.中国烟叶生产科研现状与展望[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70-72.
[3]孟庆宏,王兆群,杜传印.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6):64-67.
[4]张晗,高有寿.楚雄州发展烟草生产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35-136.
[5]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26(3):1-4.
[6]徐秋萍,朱祖斌.我国烟草农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烟草学报,2009(3):46-49.
[7]岳绪海,付源,朱峰.安康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1):14-16.
[8]荐春晖,朱峰.旬阳山区特色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1(11):10-12,16.
[9]陈治锋,向德明,万伟,等.运用农业标准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5):13-16.
[10]苏新宏,韦凤杰,胡海波.河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2):62-67.
[11]孟学斌.基于旬阳基层烟叶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2,29(7):900-901.
[12]胡刚,薛剑波,屈建康.现代烟草农业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工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55-356.
[13]邹凯,覃夏,刘聪聪,等.新形势下烟叶基层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7(1):95-97,104.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