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外交”引朝鲜半岛相关方寻找新的利益交叉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谈的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与2019年半岛形势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主要包括五次峰会、12次武器实验、朝鲜国内政治新态势。
  2019年的“峰会外交”大致延续了2018年的模式。五次峰会中,两次是中朝,两次是朝美,一次是朝俄。中朝两次元首会晤分别是2019年1月金正恩委员长第四次访华和6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朝鲜。两次互访期间,双方传递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看到,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是非常慎重的,也是非常平衡的。金正恩访华期间,双方一致同意妥善管理进入重要关键时刻的朝鲜半岛形势。习近平访朝期间,双方提到要进一步深入发展两党两国之间的关系,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两次朝美峰会分别是2月的河内会晤和6月在板门店的仓促会晤。河内会晤期间,双方举行了单独会谈和大范围会谈,但遗憾的是,双方准备不足,对会晤期待过高、要求过高,交易倡议提出时机较晚,导致会晤未能取得阶段性成果。朝鲜要求解除2016年到201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五项涉及民生的对朝制裁决议,美国则要求朝放弃更多核项目。河内会晤无果而终之后,朝鲜外相李勇浩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称,朝鲜曾提议永久并彻底拆除宁边所有的核材料生产设施,以此换取美国解除制裁。
  板门店会晤是仓促安排的。双方实际上是希望“为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朝美关系中打开新的突破口重启并积极推进建设性对话”,但直到10月初才在斯德哥尔摩进行了工作磋商,并且双方对磋商过程的解读相去甚远。朝中社批评美国没有做好磋商的准备,声称朝鲜对美方态度大失所望,并表示除非美国消除对朝敌视政策,否则朝鲜将不再与美国进行磋商。
  在朝俄首脑会晤中双方表示提升相互关系,并就扩大和开展双边合作进行了讨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内容。
  河内会晤之后,朝鲜从4月开始陆续进行了12次武器实验,包括“大口径控制火箭炮试射”“新型战术导弹发射”“新型战术制導武器试射”等,似乎想通过这些试验对美释放强硬信号,但特朗普政府并未做出激烈反应。
  与“峰会外交”、武器试验同等重要的是朝鲜的国内政治变化。2019年4月,朝鲜劳动党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自力更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这实际上与它面临的外部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外部环境趋于困难,所以强调自力更生。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重申发展经济是朝鲜中心任务,同时提出对美国是否真正希望改善朝美关系的怀疑,并为朝美关系的改善设定了最后的期限——2019年年底。
2019年4月27日,韩国在板门店韩方一侧举行大型文艺演出,纪念《板门店宣言》签署一周年。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事态呈现出来的各方政策特点。特朗普将朝核列为其政策议程上的最主要的议题之一,并且身体力行推动了美朝三次峰会,河内会晤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他的反应总体上比较克制。特朗普对于朝美接触不设限制,他希望做“大交易”,包括全面改善朝美关系,但又不愿在朝鲜采取实质性弃核行动之前放松对朝制裁。对于如何处理朝核问题,美国政府内部始终存在分歧,目前是温和派占了上风,博尔顿已经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岗位上离开,国务院的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比根比较务实,现已全面接手朝核事务,他主张采取务实的办法解决朝核问题。
  美朝处理朝核问题的方法存在明显分歧。美国认为新加坡联合声明确立了处理朝核问题的基本原则,即涉及朝核的所有问题都要同步处理,不仅仅是核问题,还包括朝美关系以及半岛和平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双方通过工作层级的频繁接触和谈判来解决弃核和解除制裁等一系列问题。
  对朝鲜来说,其核导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升,这就决定了朝方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克制,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谋求改善外部环境,特别是改善和加强与美中俄等主要国家的关系,以核导问题上的克制换取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解除制裁。朝鲜倾向于一揽子解决制裁问题,重视元首会晤而非工作层磋商在解决朝核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而美国可以接受朝鲜通过“分步走”的方式彻底实现无核化,两国的期待和政策偏好存在严重错位。
  中俄两国均支持朝鲜为实现朝美对话和改善北南关系所做的努力,两国均愿为缓解半岛局势做出贡献。
  第三个问题是半岛下步发展趋势如何。频密的元首会晤给国际社会提供了太多想象空间,但是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进展迄今仍非常有限。朝美双方期待错位、政策立场易位。以前是美国给朝鲜设定最后期限,并对朝“极限施压”;现在则成了朝鲜给美国设最后期限,反向“极限施压”。从4月12日金正恩发表施政演说至今,朝鲜不同层级官员十余次出来公开表态,提醒美国改善朝美关系的最后期限是“今年年底”,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不改变政策,朝鲜将改变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年底之前,朝美仍有可能恢复工作层磋商,但双方目标依然相去甚远,两国如何度过金正恩为朝美关系设定的最后期限,这将是观察朝美关系趋势的重要指标。
  2020年的半岛形势可能会更加复杂,因为特朗普第一任期临近结束,美国进入大选年,韩国也将举行国会选举。朝美在方法、目标、期待等方面能否各自退让,寻找一个利益交叉点?双方能否重拾河内峰会最后一刻彼此的妥协提议并在那个基础上向前推进?如果双方都不改变现有政策,那么2017年的形势也有可能在2020年重演。
其他文献
回顾2019年的国际贸易,可以从两方面简要总结,一是全球贸易新格局,二是贸易政策新趋势。在全球贸易新格局方面,既有量的变化,也有结构性的调整和重构,大致有六个特点:  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全球贸易持续疲软的局面能从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景气指数(WTOI)一窥端倪,当前是95.7,而2017年是102.2。从种种迹象看,全球贸易增速的持续下跌和贸易疲软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贸易的区
朝鲜聚焦国内经济建设  最近去过朝鲜的人,都会看到朝鲜经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也都会为这些变化感到吃惊。  朝鲜的变化源于其已经做出的战略调整。金正恩领导下的朝鲜已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发展,并确实为此在做出巨大努力,很难再回到只依靠发展核导能力守护政权的老路上去。朝鲜有关经济发展的政策宣示是逐步明确起来的,具体措施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外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更重要的是,很多信息表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