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何进行课堂学习评价呢?
1.创设和谐的评价氛围
人的智商是先天已有的,而情商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心驰神往。在星期六的业务学习中,观看了某位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使我获益匪浅,现将其中一个片段摘录如下。
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折出1/2。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教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问:你能说说这样折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这样折是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2份就是它的1/2。师:那其中的一份呢?生:那是不是1/4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了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一定开小差了。生2:我批评他不听讲,但我要表扬他教给我们一个新的分数。师: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错。生3:老师,他挺有想象力……
在学生一番评价之后,教师真诚地向这名学生说:我真的好佩服你,老师只教了1/2,你却能勇敢地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
2.捕捉最佳的评价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对现有的基础、知识理解、思维能力等都会有一个真实的自然流露,这是全面反映学生情况的最好机会,是进行课堂学习评价的最佳时机。一位教师在执教《统计》时,为了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比赛往细颈瓶里用筷子夹黄豆,看哪一组在规定时间里往瓶里夹的黄豆最多。由于一年级小朋友求胜心切,加上筷子夹黄豆不容易和瓶口太小。许多小组的学生手忙脚乱,都出现了意外情况,只有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在组长的分工下,一人负责夹黄豆,一人负责扶住细颈瓶,一人负责统计数量,整个操作过程井井有条。在集体交流整理数据阶段,大部分小组只夹了七八粒黄豆,只有一组出奇的好,共夹了二十五粒黄豆。教师在简单地整理了一下数据后,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却没有对那一小组出奇的多的原因进行深究,甚至没有对那一小组进行表扬。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都是学生良好素质的体现。而这么好的生成性资源就在教师的评价中白白地流失掉了,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整理的数据情况,组织较慢的小组采访较快的小组,相信学生在交流中,不但能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还能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由此可见,教师要及时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才能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率完成。
3.运用辨证的评价方法
课堂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对学生的人文关注。但是,激励手段也并非一用就灵,或者用得越多越好。经常有教师不论学生回答质量高低,一概以“真棒、很好”等进行笼统地评价。这是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每当学生口算对了,教师都热情激昂地说:“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掌声,教室里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口算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无可厚非。但是采取鼓掌加口号的表扬阵势就有点过了。笔者认为像这样“廉价”的表扬只能让学生感到得来容易,不重视它,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态度。 一个好的教师,既要做到表扬时不吝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点头、微笑、赞许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又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该委婉时不过露,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
4.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
在教学这个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的。因此,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师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学生的感觉最真;对于数学探究过程的感受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有自己的体会;在合作交流中,同学的表现包括合作的态度、能力以及在合作中的贡献等,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他的课堂总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请大家对今天八个小组评价一下,你认为哪个小组是我们这节课的优胜小组?生:我认为我们组是今天这节课的优胜小组。师:你很自信,说说你的理由好吗?生:别的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都指出了一些问题,只有我们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没有指出一点毛病来。师:不错,谁有不同意见?生:我认为第2小组和第4小组表现比较好,这两个小组发言非常积极,说明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非常好。师:老师认为你的评价非常好!其实,今天每个小组的表现都不错,都是我们今天的优胜小组……
在课的最后,教师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为评价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为同学评出优点,评出不足,评出建议,评出希望。评价由此成为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的纽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
1.创设和谐的评价氛围
人的智商是先天已有的,而情商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心驰神往。在星期六的业务学习中,观看了某位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使我获益匪浅,现将其中一个片段摘录如下。
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折出1/2。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教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问:你能说说这样折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这样折是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2份就是它的1/2。师:那其中的一份呢?生:那是不是1/4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了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一定开小差了。生2:我批评他不听讲,但我要表扬他教给我们一个新的分数。师: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错。生3:老师,他挺有想象力……
在学生一番评价之后,教师真诚地向这名学生说:我真的好佩服你,老师只教了1/2,你却能勇敢地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
2.捕捉最佳的评价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对现有的基础、知识理解、思维能力等都会有一个真实的自然流露,这是全面反映学生情况的最好机会,是进行课堂学习评价的最佳时机。一位教师在执教《统计》时,为了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比赛往细颈瓶里用筷子夹黄豆,看哪一组在规定时间里往瓶里夹的黄豆最多。由于一年级小朋友求胜心切,加上筷子夹黄豆不容易和瓶口太小。许多小组的学生手忙脚乱,都出现了意外情况,只有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在组长的分工下,一人负责夹黄豆,一人负责扶住细颈瓶,一人负责统计数量,整个操作过程井井有条。在集体交流整理数据阶段,大部分小组只夹了七八粒黄豆,只有一组出奇的好,共夹了二十五粒黄豆。教师在简单地整理了一下数据后,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却没有对那一小组出奇的多的原因进行深究,甚至没有对那一小组进行表扬。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都是学生良好素质的体现。而这么好的生成性资源就在教师的评价中白白地流失掉了,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整理的数据情况,组织较慢的小组采访较快的小组,相信学生在交流中,不但能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还能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由此可见,教师要及时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才能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率完成。
3.运用辨证的评价方法
课堂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对学生的人文关注。但是,激励手段也并非一用就灵,或者用得越多越好。经常有教师不论学生回答质量高低,一概以“真棒、很好”等进行笼统地评价。这是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每当学生口算对了,教师都热情激昂地说:“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掌声,教室里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口算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无可厚非。但是采取鼓掌加口号的表扬阵势就有点过了。笔者认为像这样“廉价”的表扬只能让学生感到得来容易,不重视它,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态度。 一个好的教师,既要做到表扬时不吝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点头、微笑、赞许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又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该委婉时不过露,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
4.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
在教学这个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的。因此,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师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学生的感觉最真;对于数学探究过程的感受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有自己的体会;在合作交流中,同学的表现包括合作的态度、能力以及在合作中的贡献等,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他的课堂总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请大家对今天八个小组评价一下,你认为哪个小组是我们这节课的优胜小组?生:我认为我们组是今天这节课的优胜小组。师:你很自信,说说你的理由好吗?生:别的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都指出了一些问题,只有我们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没有指出一点毛病来。师:不错,谁有不同意见?生:我认为第2小组和第4小组表现比较好,这两个小组发言非常积极,说明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非常好。师:老师认为你的评价非常好!其实,今天每个小组的表现都不错,都是我们今天的优胜小组……
在课的最后,教师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为评价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为同学评出优点,评出不足,评出建议,评出希望。评价由此成为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的纽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