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更是不计其数,同学们如果盲目地进行总复习,就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总复习不能仅仅停留于静态地熟悉课本内容,而是要动态地掌握课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抓住三个联系:
●纵横联系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特点,具有连贯性;横,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特点。复习中作分析、归纳和综合时要注意横向和纵向联系。
●中外联系 教材中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分别编写的,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复习时应尽可能将课本中的中外历史知识结合起来,相互呼应对照,做到复习中国史时,把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学习世界史时要联系到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把整个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答题时就能触类旁通。
●知识与理论联系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都是彼此相联系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复习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一些基本理论去解读分析。如用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因果关系等去理解、分析、解释历史现象,用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家、政党等理论去揭示社会规律。做到了这三个联系,就能准确地再现知识,组合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
总复习时除了抓住这三个联系外,还要学会归纳。例如: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的数字: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跨越三大城市,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流经六省:冀、鲁、豫、皖、苏、浙。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我们知道,2004年我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对农民种地实行补贴,这可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那么,中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呢?这就是紧扣时事的一个很好的专题。
进行总复习,还要学会看题和做题。看题要多,做题要精。看题要多,是指各种题型都要知道,各种考法都要了解,以免在考场上遇到没见过的题型和考法,惊慌失措,无从下笔。看题时既要看题目,也要看答案,看答案时要想着应该怎样出题才应该这样回答,切不可死记硬背答案,因为同样的知识,问法不同,答法也不同,光看题目当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去做题。做题不同于看题,切忌题海战术,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抓住重点和难点。那些在不同编者、不同版本的图书中,不断变换角度出题的知识点就是重点和难点,要做到面对各种不同的题目,能够以不同的书面方式表达出来。
总之,历史复习不能盲目,要讲究方法。同学们只要用心去学,在学中用心,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纵横联系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特点,具有连贯性;横,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特点。复习中作分析、归纳和综合时要注意横向和纵向联系。
●中外联系 教材中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分别编写的,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复习时应尽可能将课本中的中外历史知识结合起来,相互呼应对照,做到复习中国史时,把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学习世界史时要联系到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把整个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答题时就能触类旁通。
●知识与理论联系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都是彼此相联系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复习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一些基本理论去解读分析。如用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因果关系等去理解、分析、解释历史现象,用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家、政党等理论去揭示社会规律。做到了这三个联系,就能准确地再现知识,组合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
总复习时除了抓住这三个联系外,还要学会归纳。例如: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的数字: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跨越三大城市,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流经六省:冀、鲁、豫、皖、苏、浙。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我们知道,2004年我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对农民种地实行补贴,这可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那么,中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呢?这就是紧扣时事的一个很好的专题。
进行总复习,还要学会看题和做题。看题要多,做题要精。看题要多,是指各种题型都要知道,各种考法都要了解,以免在考场上遇到没见过的题型和考法,惊慌失措,无从下笔。看题时既要看题目,也要看答案,看答案时要想着应该怎样出题才应该这样回答,切不可死记硬背答案,因为同样的知识,问法不同,答法也不同,光看题目当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去做题。做题不同于看题,切忌题海战术,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抓住重点和难点。那些在不同编者、不同版本的图书中,不断变换角度出题的知识点就是重点和难点,要做到面对各种不同的题目,能够以不同的书面方式表达出来。
总之,历史复习不能盲目,要讲究方法。同学们只要用心去学,在学中用心,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