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创新与方法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下面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几点看法。破思维习惯,激发创新思维习惯的思。
  2 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创新
  2.1 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演讲、游戏等形式,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可以组织讨论、探究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愉快;也可以运用幻灯、电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思考,充分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究科学、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多样方法灵活教学,让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多向启导,在思维活化区推陈出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2.2 激发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性,于无疑处,导其有疑,在教学中,创设愤悱教学环境与氛围,诱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多设计发散思维的教学类型,改变常态训练方式,对一些习题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将已知未知相互对调,引导学生用正向反向思维去解答,或从所求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极度“困惑”与“激励”中,激起思维波涛,唤醒学生创造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2.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设系列提问,引疑启导。教师不单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还应注意多设计系列问题。系列问题是根据学生思维坡度编创的,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用问题链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流畅性,让学生不拘一格地否定常规“定论”。在教学中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自行解决。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这是促进学生思考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一方面热情鼓励学生读书时大胆怀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计好问题,诱导学生质疑,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3.1 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在个性的积极思维中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也因此体验着团体共同设计教学,共享思维的乐趣。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
  3.2 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以兴趣为出发点,只能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还必须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形成创新性人格。创新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是个人智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马斯洛说“创造首先强调的是人格,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主、自由、明晰、整合、自我认可等,或者说创新性的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并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认的方式将学生的个性思维进一步激活、拓宽,因此每次讨论,辩论之后,都使部分同学产生意犹未尽之感,也因此激励学生更好地为下次辩论的成功做准备。地理学科知识中,拥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图片,也有许多美的诗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等内容,非常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艺术、多媒体手段、诗词歌赋、音乐等把同学带入美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例如,学习《长江》一课,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画卷,配以《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长江的雄壮与伟大之美。之后,教师运用板图绘制长江干支流水系图,使学生感受干流“V W”的形体之美,最后,在探讨“黄金水道”知识中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快乐。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调查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做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进一步探求新知,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才能活跃起来。
  3.3 开阔视野、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学习地理知识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但要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以致用”还必须引导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会学,从不同渠道,如书刊、影视、生活等渠道获得新知,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检验思维的科学性。
  4 结语
  总之,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创新与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尔寿.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改革精神[J].课程.教材.教法
  [2]孙景沂.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辅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王琼.处理好新大钢与新教材的几个关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4]周自文.湖南省临湘县坦渡中学开展地理教学为农村建设服务的尝试[J].
  [8]刘作范.谈初中地理教学在直观基础上进行理解的原则的运用[J]
其他文献
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就业,不能忽略西部民族地区的宗教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认为,宗教为生活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乏的物质生活中的西部民族地区人民以心理上的慰藉,这使他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激励性,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富有时代感,与时俱进,有效教学还要关注教学的反馈性,在反馈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说师生都应追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等方面获得可
研究体育经济学这一课题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那时,我们国家一些高校的体育专业学者基于体育经济前进的情况,重点关注了体育同经济的关系,还有在体育中所体现出的经济问题。为体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以后的相关论述,也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切入点进行下去的。  一、体育经济学概况  自从我国确定下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构想,对于体育经济学而言,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政府引导下的学者与研究机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