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创新的第一步

来源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谷为什么要泡进盐水里?
  泥鳅为什么钻进淤泥里?
  大树为什么能开出不同的花……
  湖南省桃江县桃花路小学六年级75班的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动手动脑,寻找答案,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稻谷泡进盐水中
  汤 佳
  春节过后,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田野里蒙上了一层浅浅的绿意。
  像往年一样,爷爷开始选稻谷当种子,预备着要播种了。
  爷爷把预先留下来的一袋稻谷倒进水缸里。水缸里装了水,大部分稻谷慢慢浸入水中,但还有一些漂浮在水面上。
  爷爷把浮在水面的稻谷捞起来,放到一边。
  我走过去帮忙,发现这些稻谷都是干瘪的。干瘪的稻谷不能发芽,怪不得爷爷要把它们捞出来。
  很快,水面上漂浮的稻谷全都被捞干净了。我以为事情做完了。没想到,爷爷往水缸里加了一些盐,搅拌起来。
  我在旁边看糊涂了。
  过了一会儿,水面上又漂浮着一层稻谷。我捞了一把仔细一看,哈,这些都是不太饱满的稻谷。爷爷手脚麻利,一会儿就把这些稻谷捞出来了。
  “剩下的稻谷粒粒饱满,今年准能获得丰收。”爷爷直起腰,乐呵呵地说。
  选谷种为什么要往水里加盐呢?
  爷爷说,他也不清楚,只知道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到了教我们科学课的马老师。
  马老师指导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让鸡蛋浮起来。
  我们把鸡蛋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鸡蛋慢慢沉入杯底。
  在马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鸡蛋捞出来,然后往水里放盐。等盐完全溶化了,我们再把鸡蛋放进去。
  哈,鸡蛋慢悠悠地漂浮在了水面上。
  马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盐能增大水的浮力。爷爷用盐水选种是有科学道理的。
  盐水还能干什么呢?
  泥鳅钻进淤泥里
  徐 亮
  周末,我最向往的事,是回乡下和伙伴们一起去田野里挖泥鳅。
  天气变冷了,寒风吹过来,吹得人全身冷冰冰的。可稻田里那一条条肥肥的泥鳅总惹得我心痒痒的。
  带上铁锹和小木桶,我和伙伴们一起出发了。
  田野里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寒风中开放,挺漂亮的。
  我们选了一丘田,从田埂边开始,用铁锹在淤泥里挖起来。
  不一会儿,我挖到了一条大泥鳅。可它使劲往泥里钻,力气大,动作灵活,一点也不像是刚从冬眠中醒来。还好,伙伴们跑过来帮忙,总算把它捉住了。
  忙活了一会儿,我们有点累了,坐在田埂上休息。
  一个小伙伴说:“泥鳅明明也是鱼,可它为什么不像别的鱼一样生活在水中,而藏在淤泥里?”
  “别的鱼身上有‘鱼鳞’这件保暖衣,在水里不会觉得冷。而泥鳅浑身上下光溜溜的,在水里难免会冷,只好躲到淤泥里。厚厚的淤泥像棉被一样裹着它,它就能舒舒服服过冬了。”我说。
  伙伴们不同意我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回到家里,我上网查找答案。忙了好大一通,把搜索到的内容综合起来,我才找到答案:一般的鱼和泥鳅之所以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它们的生活方式、身体功能存在差异。鱼一般靠腮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而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冬天,泥鳅钻进淤泥里。淤泥中含有的水分能使它的皮肤保持湿润,它就靠肠呼吸维持生命。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可以外出活动了。另外,泥鳅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其他鱼强,湖泊、池塘、沟渠和稻田都能成为泥鳅的家。
  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我知道,仿生学是指人类模仿生物功能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让我们来猜猜看,泥鳅的这种特性在哪些领域能借鉴呢?
  小树枝嫁接到大树上
  周思宇
  傍晚,我跟妈妈去散步。
  在路上,我被那一排高大、粗壮、笔直的树给吸引了。你看,这些树每棵都很粗,高度约有十几米。按理说,这样的大树应该枝繁叶茂。可这些树既没什么枝也没什么丫,连树叶也寥寥无几,完全跟“枝繁叶茂”沾不上边。
  “这是怎么回事?”我问妈妈。
  妈妈认真地看着这些树,说:“这应该是刚嫁接的树。”
  嫁接?
  妈妈说:“嫁接就是将一棵树的枝叶锯掉,留下树身,然后将另一棵树的枝丫接到这棵树的树干上,它们就合二为一了。嫁接后的树木继承了两棵树的优点。很多苹果树都是通过嫁接技术来保证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的……”
  哇,这么神奇!
  我搬出我所有的百科全书,一本一本查找,终于找到了有关嫁接的介绍。原来嫁接是植物繁殖的方法之一,用来嫁接的枝丫叫接穗,用来嫁接的主体则称为接木或砧木。嫁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接穗和接木的树茎中有一层非常活跃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嫁接时,将接穗与接木连在一起。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两者的细胞迅速分裂繁殖并相互连接,融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嫁接时,接穗与接木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更容易成功。
  在一次花展上,我看到一棵菊花上同时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朵。听说,智利的一位农夫培育了一棵“生命树”,这棵树上结出梅子、桃子、樱桃、油桃和两种杏子!这都是嫁接的结果。
  嫁接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动手试试。
  开垦一片“城市森林”
  刘冠南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云南旅游。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们走过一片热带雨林。这里的树好大啊。我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才从繁茂的枝叶间看到蓝天。很多树上都缠着藤萝,树下零零星星开着花朵。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上欢叫。溪水潺潺流过,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同行的一个叔叔说:“啊,好一个天然氧吧,真想在这里住下来!”
  天然氧吧?
  “树木多,植被繁茂的地方就可以称为氧吧吗?”我很好奇。
  “对呀,树木多,空气特别新鲜,走在里面身心舒畅,这就是天然氧吧。”另一个叔叔回答我。
  回来后,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植物能使空气变得清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能吸收各种有毒的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还能对空气中的灰尘起到过滤作用。例如,一公顷山毛榉树一年内吸附的灰尘可达六十八吨之多。此外,有些植物还能分泌一些抑菌或杀菌能力较强的物质,将空气中的细菌杀灭。从这些方面来看,植物可以称得上是空气的“清洁机”。
  第二,植物能制造氧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大量氧气,而氧气是人体呼吸时必不可少的气体。当空气中含氧量高时,人就会感到舒服。
  原来是这样。
  我知道,世界各地有很多“阳台花园”和“窗户农场”——就是在窗户上种植花草、蔬菜的“农场”。植物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还能在城市的哪些地方开垦属于自己的“森林”呢?
  ·编辑感言·
  多走一步
  盐水选种,捉泥鳅,路边嫁接过的树木,森林中特别清新的空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很常见,也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桃江县桃花路小学六年级75班的同学们却从这些日常事务中,发现了疑点,提出了问题。
  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很多同学在找到问题的答案后,就停住了探索的脚步。而最可贵的是,桃花路小学的这些同学在找到答案之后,多走了一步。
  汤佳同学问,盐水还能干什么?徐亮同学思考泥鳅的特性在仿生学中的运用,周思宇同学想试试嫁接技术,刘冠南同学希望寻找“城市森林”的新地点。
  这一步,就是创新的开始。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创新和发现从哪里来?
  从好奇中来,从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来。
其他文献
10月11日 雨  傍晚,一阵倾盆大雨之后,爸爸提议出去散步,我和妈妈举双手赞同。  来到屋外,顿觉空气格外清新。虽然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可我还是很开心。小草上都有水珠,被太阳晒得金灿灿的,好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经过大雨的洗涤,柳树显得更加嫩绿了,摇摆着枝条,慢声细语。花儿显得格外鲜艳,散发着芳香,翩翩起舞。  夕阳慢慢地从薄薄的云层中钻出来,露出半边脸,羞羞答答地不敢见人似的,竟把西边的天空都羞红
2014年3月8日 星期五 雨  望着窗前的大雨,我回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  那时我刚上一年级,开学第一天,爸爸送给我两个粉红色的书皮,上面印着两只可爱的小白兔,包在新书上,天天可以看到,我可喜欢了。  不久,塑料书皮渐渐地有折纹,我怎么压也压不平。我看到妈妈在用电烫斗烫衣服,心里有了主意:“妈妈用电烫斗能把衣服烫平,那我的书皮不是也可以平了吗?”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电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