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人胎回肠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S-100蛋白抗体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4例6周至38周人胎回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结构以及数量变化等进行研究.结
【机 构】
:
赣南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赣南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人胎回肠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S-100蛋白抗体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4例6周至38周人胎回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结构以及数量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1)人胎回肠S-100+DC于第11周出现;(2)S-100+DC主要分布在粘膜固有层和集合淋巴小结,少数分布在粘膜下层;(3)集合淋巴小结S-100+DC以滤泡间区数量最多,圆顶区次之,滤泡区少见;(4)固有层S-100+DC外形不规则,胞体伸出许多粗细不一的突起,而集合淋巴小结S-100+DC的外形相对规则,突起数量少
其他文献
肾错构瘤是肾脏最常见的实质性良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小,体积较大错构瘤比较少见。现将近期笔者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症实的2例巨大错构瘤报道如下。
常见的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不因劳动,也非炎夏盛暑而津津汗出的,谓之自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收的,称之盗汗.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故治盗汗多采用养阴清热为主.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残余癌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残余癌灶PEI临床资料.结果:24例肿瘤
目的:探讨皮肤墨水与维生素AD胶丸联合标记在脊椎与脊髓病变MRI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5例脊椎和脊髓病变作MRI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由二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