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质量控制方法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如果信息失真或者不完整,那么将会误导人们的工作或生活,为了提高信息质量,本文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信息质量进行控制,进而为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
  关键词:质量控制信息控制模式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第四代通讯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应用,正在以不可抗拒的渗透力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方面。在推进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领域的管理者会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或应用平台的建设,会更多关注于信息系统的应用成效,而对信息质量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往往会忽视或放任不管。本人认为,信息化建设的诸多环节中,信息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生命线,如果源头信息是错误、虚假或者不完整、不鲜活的,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效益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误导和贻害我们的工作。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粗略地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整个阶段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相对应信息化建设中的需求分析、编程应用、管理维护这几个阶段,围绕信息质量如何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方法作粗浅地探讨。
  1 事前控制
  需求分析工作,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信息系统“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对信息质量控制来说,在需求分析中,要明确信息采集录入的每个字段的属性、长度、约束项,是否采用代码等信息,也就是表结构设计,如中文姓名,属性是字符型,长度是50字符(25个汉字),不能出现字母、数字和其他符号等规则。
  更深入地还要在需求分析中梳理出字段与字段之间的关系,如公民身份号码与出生日期、性别的关系,甚至要细致到要理清业务表和业务表、业务和业务之间信息产生、传递关系,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不能产生入学儿童名单,生育第二胎的不能领独生子女证等。需求分析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理清业务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包括采集信息内容的范围、格式、时间要求等,对信息质量起到全面的规范的作用。
  2 事中控制
  在明确了需求分析之后,技术人员将各项业务需求通过编程开发实现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这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地信息质量控制。
  一是做好信息系统的测试工作,要对各种信息规则进行实例检测,检测信息系统地约束性、完整性、异常处理以及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间信息传递等,通过测试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信息质量控制程度。
  二是加强操作人员地应用培训,人作为信息采集、录入、维护、加工的主体,无时不刻不影响着信息质量。仅在信息采集录入中,人为的失误即所谓手误就是信息采集中遇到的一个主要质量问题,而这些信息的录入则受录入主体专业素养的影响,对信息系统投入到实际应用后,要加强应用培训,加强业务能力地提高,使操作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重视业务要求、采集时效、信息规则,熟悉信息系统地各项功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信息质量地有效控制。
  3 事后控制
  在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后,建立机制制度来保证信息质量控制也是非常必须的,信息主管部门应及时建立完善信息质量管理考核奖惩办法或制度,从制度上来进一步明确信息质量管理的内容、检查方式(如网上普查、實地抽查、事件倒查)、要求、纠错时限以及奖惩措施,以月考、季评、年终通报等方式,并与绩效考评甚至经济利益挂钩,来促进信息质量管理工作。对检查方式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如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时限要求等内容的业务属性可以通过系统设定检查规则进行全面网上普查;对事实存在或发生的事件可通过实地抽查,如该人是不是居住在某个住房内,可以通过实地入户获取信息并与信息系统内的情况进行抽样核查;对某类事件发生可以通过事后倒查方式来检查信息质量,通过几种方式的组合来进一步提升信息质量。
  4 结论
  实践证明,一个贴近实际、运行健康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解决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发挥信息化无法替代的优势,同时还蕴涵着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方法,科学先进的顶层设计,全面完善的需求分析,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高效全面的质量控制,以及积极负责的管理团队和应用人群。
  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求界面花哨、顾眼前成效、赶时间进度,而忽视信息化建设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诸多不良现象。因此,信息化建设中牢牢把握住质量控制这条主线,势必会主导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会全面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会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持续的发展,而发挥出信息化倍增效应。
  参考文献:
  [1]武铮铮.信息意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8).
  [2]张朗.论信息处理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2(10).
  [3]黄霏嫣.信息:一种哲学思想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5(10).
其他文献
以淳安县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分别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解决对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深入了解了山东商贸流通小微型企业人才队伍现状,总结各地商贸流通小微型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山东省商贸流通小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