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星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及寻找效应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结果表明: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zeus)]成虫对枸杞蚜虫(Aphissp.)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雌虫为Na=0.688 4N/(1+0.002 6 4N),雄虫为Na=0.568 2N/(1+0.003 22N);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HollingⅢ新模型得出功能反应的模型:雌虫Na=102.822.ex
其他文献
用不同浓度生长促进剂DA-6和生长抑制剂TKE喷施羊草幼苗,研究了2种生长调节剂对羊草幼苗的生长及生理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0mg/L和20mg/L DA-6可显著促进羊草幼苗的生长,并使
本文钩稽整理了扬雄在《方言》中以及郭璞和清代学者在小学注疏中指明的"转语"材料,对不同学者所揭示的"转语"材料的音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家对《方言》"转语"的
英国传教士麦嘉湖编撰的《厦门方言英汉辞典》对厦门方言的文白异读作了详尽的标注,首次为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其中存在一些把文读音误标为白读音,把白读
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主旨,考察了具有评判功能的“NP—个”构式,并将其与对应构式“一个NP”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词项与构式的互动,导致“NP—个”的构式义呈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