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事,无论多么优秀的集体,总有相对落后的部分,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为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生层面上,忽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中生优生同等重要,尤其是提倡和谐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的今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更显得更有意义了。
我校生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大,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校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主题班会来教育学生,收效很好,现总结如下:
(1)排除自卑心理,发现闪光点。给予充足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从低着头做人,到挺起胸膛走路,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口号:“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形象地说明必须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有句名言说得好:“有时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丝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一个自卑的学生挺起胸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挺起胸膛,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应该象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样,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千方百计纠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層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3)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1)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2)受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对于这一心理类型的后进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其次老师要加强督促,“扶他上路”。让他体会到成功的甜头,还要多讲勤奋学习就有好成绩,勤奋出天才的示例。
(4)消除学生闭锁心理,引导后进生正常的交往形成。初中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也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所以,他们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教会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通过良好班风的培养,通过建立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力量,来突破后进生闭锁的心灵,实现他们的有效转化。
(5)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6)消除后进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后进生由于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责罚等方面。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
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事,无论多么优秀的集体,总有相对落后的部分,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为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生层面上,忽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中生优生同等重要,尤其是提倡和谐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的今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更显得更有意义了。
我校生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大,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校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主题班会来教育学生,收效很好,现总结如下:
(1)排除自卑心理,发现闪光点。给予充足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从低着头做人,到挺起胸膛走路,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口号:“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形象地说明必须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有句名言说得好:“有时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丝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一个自卑的学生挺起胸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挺起胸膛,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应该象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样,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千方百计纠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層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3)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1)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2)受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对于这一心理类型的后进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其次老师要加强督促,“扶他上路”。让他体会到成功的甜头,还要多讲勤奋学习就有好成绩,勤奋出天才的示例。
(4)消除学生闭锁心理,引导后进生正常的交往形成。初中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也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所以,他们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教会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通过良好班风的培养,通过建立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力量,来突破后进生闭锁的心灵,实现他们的有效转化。
(5)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6)消除后进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后进生由于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责罚等方面。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