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流料槽润滑涂料的研制应用

来源 :甘肃科技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h_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玻璃制瓶行业对流料槽润滑剂的性能要求和“湿法落料”工艺对环境的污染;针对“干法落料”润滑工艺制备了新型的流料槽润滑涂料,并对润滑剂的制备原理、原料选择做了详细的介绍,制定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技术指标。所制备的产品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耐磨性、耐热性及附着力;产品使用性能达到合资和进口产品的水平,应用范围广。
其他文献
用批式法研究了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BS03, 600 m)上的吸附.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均随pH值、离子强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pH值范围, Co(Ⅱ)和N
界面的分子结构决定界面的性质.为了以优化界面的结构来改进材料的性质,原位实时地研究界面的分子结构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和频振动光谱已发展成为一个很有效及独特的手段来研
探讨了苝分子低聚体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这些低聚体与晶核形成紧密相关.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的水含量和花浓度对聚集的影响,低聚体属于具有光活性的J型,能发红光.
以氯甲基杂环聚醚酮(CMPPEK)为原料, 加入三乙胺进行铵化, 并分别加入二乙烯三胺(DETA)和二乙胺(DEA), 生成的仲胺基(或叔胺基)与邻近分子链氯甲基团进行自交联. 经过制膜和离子交换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PW91)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完整与Pt负载的四方ZrO2(101)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面第二层第二氧位和表面第二桥位分别为CO分子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两种嘧啶衍生物(2-羟基嘧啶(HP)和2.巯基嘧啶(MP))在1.0-5.0mol·L-1HCl溶液中对冷轧钢(CRS)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H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rB2O4和SrCO3复合催化剂(SrB2O4/SrCO3).紫外光催化还原CO2生成CH·的实验证明,SrB2O4/SrCO3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已超过SrB2O4和TiO2(P25)催化剂.利用X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选取CASTEP程序模块,对铜锌镁铝四元水滑石[(M)-IV-LDHs(M=Cu,Zn,Mg,Al)]周期性模型进行几何全优化,从各体系的结构参数、电子排布、Mulliken电荷布居、结合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氢钛酸管,通过吸附-煅烧法制备Cu掺杂TiO2纳米管(Cu-TNT)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